一幕幕關於牡丹社事件的文獻資料,展示在國立台灣圖書館內,這些是遠從俄羅斯飄洋過海,由當地學者們統整的珍貴檔案,也是台灣史上首次公開展出的「牡丹社事件150周年紀念:俄羅斯文史資料展—跨世紀台灣印象之旅」。
在10月30日的展覽開幕式,有排灣族耆老古英勇和俄羅斯社科院東方所副所長劉宇衛,以及多位學者專家與談,探討牡丹社事件中西方不同史觀。
文史工作者 pulialjuyang(古英勇):「我們是受害者,為什麼走到最後,我們變成好像是迫害者,在部落的族人,他們一直覺得很遺憾,若說我們社會或者是一些在這件事件裡面,有很多的一些相關的我們的學者,能夠更深入地去作了解的話,可能會還我們部落族人一個很好的一個真相。」
在19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由俄羅斯海軍軍官保羅.伊比斯來台,用筆錄當時的牡丹社事件,提供客觀又中立的詳實紀錄,在文獻中出現的牡丹社事件族人,也並不是日本史料中的野蠻,這些第一手民族誌資料,在一百五十年的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文化價值。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守護所長 劉宇魏:「他個人的目的是研究台灣原住民的情況生活環境,從民族學角度來看,變成了第一個俄羅斯人、第一個西方的學者用系統的學術的方式,描述台灣的族群史和族群生活的情況。」
此次展覽的順利促成,是由楊孟哲教授有幸取得俄羅斯社科院東方所的信任與合作,以時空對照的方式,再次體現保羅.伊比斯對台灣的研究成果與價值。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楊孟哲:「偶然間才發現,原來在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同時,俄羅斯已經看到這樣的一個資料,對我來講,這是給原住民一個很大的一個新的史料出來,那從伊比斯裡面的文章,也看到原住民的善良,並不是日本所講的是野蠻民族。」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守護所長 劉宇魏:「還有一個使命就是加強俄羅斯和台灣居民的民間的交流,提高我們相互的理解、和我們的合作關係。」
原民會副主委 Calivat.Gadu(鍾興華):「所以這樣的一個多元的角度,去看這個國際事件,我想可以更豐富,這個歷史的一個脈絡跟整個發展,甚至可以看清釐清這個事件。」
這場2024俄羅斯文史展「跨世紀台灣印象之旅」展,將從10月30日展覽到11月17日,透過當年的紀錄與現代影像做對比再現於世,揭示跨越兩世紀的台灣印象及歷史價值。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