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文化傳承不遺餘力 台東阿美竹筏課程開訓

大綱

台東縣政府在卑南鄉莿桐部落,開設之「阿美族傳統竹筏培訓課程」,目前進入到竹子組合成筏的階段,學員在部落耆老的帶領指導下,學習綁竹筏、製作竹蓆。

撐開竹子、穿繩、拉緊,學員跟族人在部落耆老的帶領及指導下,共同進行竹子組合成筏的工作階段。綁筏全靠黃藤的力量,從筏身橫桿開始綁起,再依順序先往船尾的方向綁,船尾綁完後再往船頭方向綁。

莿桐部落前Kakita’an Cinaw(劉裕義):「我們用取自於山上,利用黃藤來綑綁,老人家過去都是這麼弄的,過去比較沒有綑綁的材料,老人家想到的只有黃藤,黃藤浸到水後,所綁的反而更緊,因為黃藤會膨脹。」

進行綁筏的同時,有些學員也在耆老的指導下,進行放在竹筏上的竹蓆編織工作。

莿桐部落居民 Laway:「便於行走在竹筏上,現在所做的,不過這個竹蓆做的跟間隔差不多大,現在所綑綁的,做得剛剛好,然後鋪上去,有人要上這一艘竹筏,才不會滑倒,坐上這一艘竹筏時才不會落水。」

延續去年蘭嶼達悟族拼板船造船培訓,台東縣政府今年在莿桐部落特別辦理阿美族傳統竹筏的技藝與航海人才培訓課程,由部落耆老及造船工藝師領路,希望共同促進在地發展與原民文化的永續傳承。

學員 Lafi:「我主要來參加這個課程,是想要從一開始去做,因為我自己是阿美族人,我自己想要多學習,甚至以後也會用到。」

莿桐部落前Kakita’an Cinaw(劉裕義):「過去老人家大多靠海維生,海洋就如族人的冰箱,老人家覺得割稻時會稻癢,就會出海捕魚清洗稻癢,過去老人家就是這樣,出海捕魚就會靠竹筏,捕鬼頭刀,老人家所謂的Fowa,就是漢人稱的鬼頭刀,過去老人家都是捕那種的,連同水針魚。」

「阿美族傳統竹筏培訓課程」5月6日開訓後,依傳統工法智慧,分別進行了採竹、採黃藤、削竹、埋沙、綁筏等課程。

責任編輯:温學聖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