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西部平埔族群在200年前遷徙進入埔里盆地的歷史脈絡,埔里鎮公所舉辦四場歷史講座,邀請相關的學者專家,要來揭開一般教科書沒有教到的台灣原住民族史觀。
埔里鎮公所秘書 王雅樂:「今年就是適逢我們的平埔族群入埔200年的周年紀念,那圖書館特別有規劃就是兩場的講座;那甚至在12月的時候,我們有辦理一系列的平埔族的展覽、以及平埔族群的系列活動,那來了解我們的平埔族群移居進來埔里的這個歷史過程。」
暨南大學教授 簡史朗:「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教科書也都所講的,因為是講述主流人口的漢族的歷史、地理嘛,所以原住民這一塊就疏忽了;那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止四百年的漢人的拓墾史,再往上幾千年的台灣原住民的歷史文化,這個部分應該納入、這個才是真正的台灣史。」
在這場講座中,對平埔族群研究相當深的暨大教授簡史朗博士就考古證據佐以歷史資料,透過時間線的發展,一步一步闡述台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史;以及外族陸續移民進入台灣後對原住民族所造成的影響,進而導致大量平埔族人,從西部平原的祖居地遷徙進入埔里盆地。
民眾 吳宏銘:「自己老家是在彰化,彰化那邊也有很多平埔族的社,它也是在兩百年前左右就是陸陸續續移來埔里這邊這樣;跟我比較有關係可能就是那個埔里這邊的藍城,那藍城地區是從彰化埤頭那邊有一個東螺社那邊移過來的。」
民眾 潘雅綺:「在這個演講之前我並沒有知道這麼多資訊,然後關於說在埔里這個地區就是它有這麼複雜的一個遷徙的歷史、族群的歷史,所以我們都必須就是站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去思考,就是我們在殖民歷史上的之間的一個關係。」
這場講座不僅吸引外縣市對平埔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與,也吸引埔里本地平埔族青年想對自己族群歷史文化有更多認識;同時也在專家學者闡述下,讓前來參與的聽眾們對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與發展,有更多的見解與認識。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