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關懷站課輔老師 Hana (葉靜娟):「只要有金錢、家裡環境好,那就可以到外面補習,可是在部落的話就沒有。」
一語道破教育一個孩子的所費不貲;尤其隨著108課綱施行以後,強調適性發展,孩子的多元學習拚的不只是金錢,還有學習資源,這兩個偏偏正中了原鄉的弱勢點。
五峰關懷站課輔老師 Hana (葉靜娟):「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那我們能夠陪伴多少就努力的做;第二個也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發揮部落的集體精神,透過課後輔導班銜接現行教育體制;減輕家長負擔的同時,孩子也能留在部落裡。
五峰關懷站課輔老師 Hana (葉靜娟):「早期我們就是幫忙國小的比較多,從國小到國中這一個開始銜接,其實(學生)他們也是困難;那我們是不是媒合線上的老師讓他們的國英數都有人教他們,甚至把學校的作業就直接問家教老師。」
幸好科技讓學習縮短了城鄉差距,也讓流動率高的師資人力暫時獲得了補充。
五峰關懷站課輔老師 Utaw (張顥晟)、Hana (葉靜娟):「學校學了那麼多,來到課輔還要學太多,所以想說只上英文的話對他們比較好;然後有師資進來的話,可以教他們一些才藝的表演,之前他們有一個老師有教烏克麗麗。」「除了跟外部的大學生做結合之外,最主要也是我們部落的年輕人他們曾經被人家陪伴過,然後他大了他也回來陪伴;(不過)要他們全心做這一塊不太容易,因為還算是兼職的部分,所以來去的服務的人很多。」
慧治基金會執行經理 李則慶:「我們只是看到有需要的這些課輔班我們就(資源)進入,無論是原鄉部落或是一般的課輔班,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所謂師資的部分;因為唯有師資穩定了之後,孩子們才會穩定(學習)。」
學習才藝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加上民間團體的資源挹注,大大穩定了課輔班的運作。
慧治基金會執行經理 李則慶:「他們功課的確是跟都市的孩子是有一點落差,但是我們發覺說他們在各個技藝方面,像美術、音樂或是各方面的技藝,他們是有這樣的潛能可以去開發。」
五峰關懷站課輔老師 Utaw (張顥晟):「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在課業上有得到一些幫助,至少讓他們可以有一些進步之類的,透過這個課後照顧、這個班級提供那些遠距教學,不要太脫離外面的水準。」
發掘原鄉孩童的發展潛力,為了不讓教育中斷,關懷站今年也計畫從原本陪伴的國小生擴大到國中生,透過科技輔助銜接城市的教學進度,讓孩子不用離開部落到外地求學也能跟上學習腳步;同時在族語的學習上,努力連結教會資源、營造說族語的環境,朝向以族群為本位的多元學習發展,正努力朝向繁花盛開的那一天。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