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傾斜的台24縣道,男性輪流揹負160公斤的小米步行,眾人合作從耕地將小米搬運回家,中山大學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攜手霧台魯凱青年會,邀請谷川、神山、霧台等部落族人,舉辦別具意義的小米負重活動,除了具有競賽性質,讓男性族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對於部落而言也具有傳承及豐收的意義。
霧台部落耆老 包光輝:「我很支持這個,雖然我70多歲了、我76歲了,但是為了要傳承這個文化,一種是鼓勵這個年輕人,怎麼去為部落服務這樣的意思。」
中山大學魯凱族知研中心主持人 巴清雄:「基於年輕人身體的安全考量,今年降到160公斤,這個目的就是讓年輕人去體驗,小米收成之後這種民俗活動,對族人的重要性跟它的價值,我們也透過中山大學的這個USR的課程,然後讓學生來認識魯凱族的文化。」
部落耆老除了教導青年小米裝載技術,也親自示範揹負小米技巧,活動不分年齡、性別共同參與,透過活動的參與,教育年輕人永遠不忘團結共享的精神,並鼓勵年輕人勇敢面對挑戰。
霧台鄉青年 宋恩:「挑戰自己,因為看哥哥他們都在揹,覺得自己好像也可以。」
霧台鄉青年 杜彣豪:「大家都想試試看,能站起來就已經很厲害了,能走就不得了了,大家都是互相鼓勵,希望讓這些弟弟他們也可以傳承這個合作的精神。」
提出「國產部落小米進入學校營養午餐」的立委伍麗華也現身參與,鼓勵族人透過小米復種、找回民族味覺,復振魯凱族與小米有關的傳統活動。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小米營養午餐的搭配,希望重新讓我們的國人,能夠恢復民族的味覺,那有人吃才會有人種,今天我為什麼特別來?就是要跟你們感謝、就是因為有你們,這個(傳承)的努力被大家看見,才有打開這樣(政策)的一個契機。」
小米負重除了證明族人的傳統種植智慧,也呈現部落團結精神共享精神,外地觀光客紛紛拿出手機拍下畫面,一同見證霧台鄉魯凱族的文化魅力。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