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社會救助法不符時宜,社福團體呼籲修法,根據原民會106年調查指出,原住民族家庭貧窮率為 4.82%,相較103年7.30%,有下降趨勢。若以人數觀察,原住民族低收入戶人數8為 31,241人,占同年原住民族人數的 5.60%。
政大社工所教授王增勇:「從這些統計數字來看,原住民的薪資還有家戶平均所得,加起來都比一般國民,來得低。那個只有看一件事情,就是他的收入而已,但是你沒有看到他的需要,這個的確是貨幣收入來講,的確原住民少,但是我覺得它是不是貧窮,甚至於窮到他失去鬥志,我覺得那個才是關鍵。」
學者表示,若只是消弭經濟層面的貧窮落差,建議輔導與救濟並行,透過積極的就業促進,及原鄉產業發展,從社區與部落角度出發,開發具有特色產業,不能只靠消極的社會救助。
政大社工所教授王增勇:「他必須要有更積極的就業促進,最好解決貧窮問題的策略是讓他有工作做。這個我覺得是第一個原則,他只是被動接受,社會救助的幫忙,他會看不見自己的價值。」
王增勇指出,原住民家庭貧窮率,雖然高於全體家庭,但多少也與嚴格審查制度有關,包含不動產、家戶合計所得、戶籍限制、虛擬收入等方面,強調社會救助應回到保障個人權益來談,不要讓真正被需要幫助的對象,變成所謂的邊緣戶。同時期待法案修正,能納入多元觀點,讓文化與福利達成一致性。
責任編輯: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