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悲涼的唱腔,帶有濃厚思念的顫音,表達對情人的愛戀,一首1968年的歌曲,帶出台灣經濟起飛,長輩們年輕時來到北部打拚的年代,頌唱著對家人、情人跟家鄉的思念。這是桃園市舉辦的林班歌謠戰,要讓參賽者們,重溫人生中不同階段的故事。
也有以家庭為單位的參賽組合,家長說到,傳統古調在祭典中可以傳唱,但具有時代意義的林班歌,如果沒有人傳唱,也許可能會慢慢消失。
參賽者Ibu Madiklan表示:「是一種緬懷以前的生活,也是會勾起對家鄉的思念,還有一些長者的思念這樣子,可以唱我們自己的歌,我覺得是非常地感動,因為就是很像是牽著,外婆的手一樣地親切。」
參賽者Husas表示:「還滿感謝主,可以生長的原住民的家庭裡面,有原民文化家庭教育的薰陶。」
來自都蘭的Pailang,帶來了台東特有的複音唱法,表示現代人不太會唱複音歌,也擔心隨著時間的洪流,沒人聽也沒人會唱。
參賽者Pailang說明:「比較南一點馬蘭都蘭,我們是住都蘭的,還有到成功這一帶才有唱複音歌,目前為止年輕人不太會唱這個複音歌,所以我們這次一直在提倡這種複音的歌,我也在上這種課我也教這種課。」
下工後在屋舍前圍著柴火,你一語我一句地唱起當下的處境,哼出思鄉情愁,也譜出歡笑淚水,歌謠裡也許沒有固定歌詞,也許整首只有虛詞,林班歌是時代的共同記憶,是刻苦辛勞的歲月,長者們唱出的是屬於他們的人生故事。
責任編輯:孫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