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齡駕駛事故頻傳,引發社會關注,15日由衛福部攜手台北醫學大學共同舉辦「高齡駕駛管理政策行不行?」研討會,邀集公部門、醫界、與社福團體等領域的專家,從政策制度、健康評估到生活配套,全面探討高齡交通管理的解方。
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李柏璋:「隨著這個老人化一個社會化,很多人在不同年齡的時候,當然他的某一些生理狀態或某一些整個認知,什麼都會有一些差異,所以說有時候我們在整個重視一個公平性來講,事實上也是一個挑戰。」
針對高齡駕駛管理,交通部公路局說明,自2017年起參考日本做法,推動75歲以上駕駛人須通過體格與認知功能檢查,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九成完成換照;未來政策也逐步規劃到關懷通知、網路練習平臺與TPASS搭乘回饋等配套措施,期望在保障用路安全的同時,兼顧長輩的移動需求。
公路局監理組副組長 張耀輝:「駕照的一生從開始到,我們年長者他不開車,我們都要確保他、協助他,駕駛安全這是我們最重要的目的。」
高齡駕駛管理制度是攸關老年生活品質與人權的保障,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強調,「移動權」是每個人基本的生存權與社會參與權,長者若因交通限制被迫退出日常活動,將加劇孤立與退化的風險。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 張淑卿:「是希望大家不要鄙視高齡、不要用年齡來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交通確實是讓高齡可以繼續活躍老化,增強社會參與的重要的基礎。」
如何在交通安全與保障人權之間找到平衡,是高齡駕駛制度無法回避的課題,唯有好的管理、醫療與社會福利的支持,才能讓長者在有尊嚴與安全的環境中繼續上路。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