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季氣溫年年創新高,根據綠色和平基金會最新的報告指出,2023年光是5到9月間,就有52天不適合兒童從事戶外活動,也就是在夏季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都暴露在熱傷害的風險中。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25年5月兒童熱傷害就診人次就已達29人,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兩倍,顯示極端高溫下對孩子健康所造成的衝擊。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 方君維:「全球持續升溫、台灣也在升溫,其實已經衝擊到我們孩童的遊戲權。」
高溫不只限制活動時間,還可能影響孩子的神經發展與情緒表現;兒童職能治療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更容易因高溫引發不適,戶外遊玩空間受限也可能造成晚上難以入眠、注意力下降等連鎖反應。
兒童職能治療師 陳怡潔:「所以當高溫在出現的時候,對於這群孩子來講,他們到戶外去遊玩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第一個是他們皮膚的耐受度,他們流汗環境中的濕度,對他們來講都是一個非常非常不利的因素,會造成他們皮膚會紅腫、發癢等等的狀況出現。」
戶外遊戲場溫度居高不下,不僅讓做父母的望而卻步,也影響孩子在夏季自由玩耍的權利,特公盟理事長王秀娟表示,相較於橡膠鋪面,沙、礫石、木屑等自然鬆散的材質有助於場所降低溫度;而孩童最愛的盪鞦韆、沙坑等熱門區域若缺乏遮蔭,容易造成燙傷與中暑的風險。
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 王秀娟:「那我們也真的去做了實測,我們在去年的時候去實測,遊戲場的鋪面的溫度在沒有遮陰的地方,可以看到人工鋪面跟自然鋪面的溫度,高差也可以差到三十度以上。」
極端高溫正悄悄偷走孩子的戶外遊戲時間,綠色和平指出積極地減碳、控制全球升溫,不僅能降低熱傷害的風險,也有助於減緩高溫對兒童身心的影響,少子化的今天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純真的童年。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