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裡的刺蔥、龍葵或馬告,是族人經常食用的野菜,而這背後有著豐富的族群飲食文化。由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再創自然之詩」,27號進行第二檔期策展活動野菜遊原,這次跟花蓮華東部落、桃原農場合作,介紹各式各樣的野菜背景知識跟族語教學。
桃原基金會副執行長 Panay Li′ay 表示:「以原住民的面向來切入,用藝術來展現,然後傳遞我們原住民族的文化,跟一些環境教育的知識。」
展覽現場布置兩大展區,透過光影、動力裝置跟當代藝術的結合,一窺山林野蔬成長歷程跟美好滋味,從阿美族部落的農田,到都會區農場裡的自然媒材,深入探索原民跟自然之間的關係。
策展人陳漢聲解釋:「分別是以種子跟野菜,來做一個呈現,我們其實是希望透過,這些野菜不同的面相,和它的不同的,這樣子的圖像的方式,來了解其實,有很多的自然資源,本來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策展人表示,由於生活型態改變,這些野菜習慣也隨著族人到處移居、衍生,串連原鄉跟都會兩地。為了讓遊客享用道地野菜,主辦單位在現場推出1百組原味野菜箱,銷售所得將回饋部落,讓野菜文化推廣得以永續。
責任編輯:芷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