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米種回來!》一書贈書儀式,法鼓山社福慈善基金會特別分批與前來授書的學校校長、主任們合影。
秀姑巒阿美族實驗小學校長 魯木.伊木伊:「這裡面有搜集很多有關小米的知識有400多種,我們阿美族實驗小學也有種小米,然後讓孩子們認識這個台灣的原生種;這本書除了介紹400多種的小米,還有食譜的部分。」
為了推廣與保存台灣原生種小米文化,讓傳統智慧持續在校園中萌芽,法鼓山社福慈善基金會特別採購《臺灣小米種回來!》一書共71本,贈送給花蓮縣擁有多數原民學生的26所國民中小學。
法鼓山社福慈善基金會法師 常順:「不管是贈書或者是說我們把這個小米這個主題,可以藉由老師、藉由愛護這個土地,更多的人一起做的時候,其實就是邀請更多人回家;我們的家藉由小米,大家把家人邀回來,但是邀請更多像像我就覺得我好像也是過客這樣子,也可以來我們家坐坐。」
《臺灣小米種回來!》由陳秀美、曾明誠合著,是「臺灣小米復種計畫」的重要成果。書中完整收錄了10個原住民族群、超過400種小米的多元樣貌,不僅是一部圖像豐富的文化圖錄,更是結合民族植物學研究與田野記錄的專業出版品。
臺灣小米種回來作者 陳秀美:「我們這本書集結台灣10個族群、總共有400多個小米的外觀,然後歷時大概3年,我們自己種植之後做的一本書;我們種出來它的樣貌很多,我們現在要回饋給很多的部落,讓他們可以有以前留下來的種子他們可以重新去種植。」
太平國小校長 余貞玉:「這本書真的它珍貴的價值在於除了很詳細地把我們各個族群小米的品系,原來我才知道光是我們布農族目前已知的小米品系就有52種,這個是相當驚人的這樣子的一個數字,那其實還有一些是沒有發現的。」
由陳秀美、曾明誠領銜的阿之寶團隊,去年也曾發表《布農族小米教材》,並贈予花蓮縣26所學校,教材以布農族珍貴的小米品系為核心;今年再加上法鼓山的慷慨贈書,將進一步把跨族群的小米多樣性完整帶入課堂,期盼未來透過種植實作、教材教學與閱讀引導的結合,讓學童更深入學習與體驗小米文化。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