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國際口簧琴論壇工作坊 赴苗栗泰安文化交流

大綱

苗栗縣政府首辦國際口簧琴論壇活動,同時也深入泰安部落與民眾、族人一起互相交流;最難得的是,大家可以透過工作坊學習到各國原住民文化,也讓泰安周末的泰雅原住民文化產業園區,被滿滿古老樂器聲給包圍。

賣力鋸著竹子,周末連假的泰雅原住民文化產業園區,不少民眾向遠從國外而來的原住民族人一起學習當地傳統樂器。

苗栗縣原住民族及族群發展處長 Maya Buyung(盧曉玲):「我們今天全部我們論壇裡面都是用竹片的,只有這個馬來西亞沙巴的是用棕櫚樹做的,所以我特別去參加他們的這個,而且我自己網路報名、一樣報名,沒有特權。」

由苗栗縣政府主辦的國際口簧琴論壇,一系列工作坊活動中,邀請多國原住民傳統音樂家及工藝師,深入部落進行交流。

菲律賓傳統樂器工藝師 Ruben Claro A. Reyes IV:「用不同的力量地吹就可以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音樂保存者 Tawnay Tili(梁玉水):「這個是我們菲律賓的笛。(特別來學習?)對,對。(為什麼想學?)因為這個笛跟我們原住民有一點類似,我們的狩獵笛啊各方面都一樣,只是它沒有加洞,我們會加Do Re Mi(音階)這樣。」

活到老學到老,即使是78歲苗栗在地國寶級口簧琴家的多乃,努力藉由這次難得的機會,學習菲律賓唇谷笛,同時也向印尼峇里島的族人了解口簧琴的作法,並鼓勵大眾一起學習傳統文化。

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音樂保存者 Tawnay Tili(梁玉水):「尤其是我們口簧琴,不是只有我們泰雅族、還有其他泛泰雅,還有其他的都有我們口簧琴、南島語系裡面都有我們的口簧琴,所以我們把這個口簧琴要傳承到整個不能說我們泰雅族,所有的我們的原住民、還有台灣的平地漢人都要去傳染這種非常好的文化。」

參與民眾 香草大叔:「過去有做過泰雅族的,對然後它是竹製的;可是這次是棕櫚樹做的,完全不一樣,我覺得材質不一樣、演奏方式也不太一樣。」

印尼峇里島傳統樂器工藝家 I Nyoman Suwida:「早期幾乎峇里島每個村的人都會用這個口簧琴,因為峇里島本身族人是務農為主,所以以前每個人都會、包含女性。」

然而隨著時代演進、產業的轉變,如今的峇里島觀光旅遊遠近馳名,但光鮮亮麗的背後其實也浮現了傳統文化保存上的嚴峻考驗;這群堅持走在傳統樂器保存路上的族人們難得齊聚一堂,互相理解、學習與分享,希望能讓古老的傳統之聲一起在國際上傳揚。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