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的日式丼飯,嚴選台東在地雞肉跟雞蛋特製,表面撒上了一顆顆看似白芝麻的秘密武器,這正是被國際學術界譽為「超級食物」的「台灣油芒」。
台東農改場副場長 盧柏松:「因為它本身來講非常耐旱,也非常耐鹽對環境逆境的氣候,相當地能夠忍受包括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離胺酸、色胺酸,它本身含量也相當地豐富。」
台灣油芒富含DHA及色胺酸,蛋白質含量更是稻米的兩倍,並具有抗旱、耐寒跟抗鹽的特性,能在極端氣候下生產,被視為「超級未來食物」。這回在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的牽線下,有知名餐飲集團首次將台灣油芒入菜,推出季節限定的日式丼飯料理,讓美味與營養同時兼顧,也提升民眾對這項台灣特有種作物的認識。
餐飲集團副總經理 阮振吉:「它可能沒辦法單吃,就像白米飯一樣,它一定要有搭配的食物,我們認為搭配雞蛋是一個滿適合的組合。」
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長 李正鈞:「無非是希望油芒作物的部分,可以漸漸地在把它復興起來。」
延平鄉農民 邱貴春:「油芒是最被忽視的地方(作物),因為它是最後一批收穫,前面都在吃小米,然後這個(台灣油芒)都被忘記了。」
農民表示,台灣油芒雖然是原住民族的傳統作物,但因為不是主食,過去曾一度在餐桌上消失近60年,直到10年前才偶然取得種子、成功復育,期待透過與餐飲業合作,多元堆廣台灣油芒的產業應用與健康價值,帶動國內產量。
台東農改場副場長 盧柏松:「它本身沒有像水稻完全機械化,它幾乎沒有機械可以用,全台灣的面積大概就是2、3公頃而已,所以相當相當地少。」
目前全台油芒栽種規模有限,台東農改場正朝推動機械化與產業鏈結,期盼讓這項被遺忘的傳統作物,成為兼具營養、文化與經濟價值的新亮點產業。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