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隆原住民族人口的增加,相關文化場域的維護與建設需求日益增加,像是文化廣場設置天幕、原住民文化會館、奇浩部落聚會所以及基隆唯一的保留地–觀景平臺,使用多年早已斑駁不堪使用;因此基隆市政府提出相關修繕計畫,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7日上午前往基隆原住民文化會館進行會勘。
民進黨立法委員 Asenay Daliyalrep(陳瑩):「基於安全的問題,我想這邊的材質要特別考量;那觀景臺的部分,因為是(ilisin)迎靈會在那邊做處理,所以這個部分可能在要特別再請教一下部落。」
原民會副主委 Qucung Qalavangan(谷縱.喀勒芳安):「有我們的文健站、有我們的家庭服務中心,除了天幕的設計之外,長者未來在戶外活動的使用比如說長者也喜歡槌球運動,所以我們也可以考慮綠化、綠地的部分。」
相關經費預計斥資4千1百萬元,由原民會補助73%、地方自籌27%;立委高金素梅表示,這是中央地方攜手的優良案例,但也建議動工之前應與部落多多溝通。
無黨籍立法委員 Ciwas Ali(高金素梅):「希望您送(整建案)到原民會之前要跟我們在地的族人溝通好、各個族群溝通好,而不要到時候你們的計畫送上來又被打回票,我相信這個都不是大家樂見的。」
基隆市政府民政處原住民族行政科長 吳國華:「我們會開個說明會,邀集族人共同來看一下我們這一次做的可行性評估案的內容符不符合我們在地族人的需求,大概在10月中旬的時候報到原民會。」
引頸期盼的整建工程如今也步入正軌,基隆市議員陳明建期待,不只營造文化會館周邊景觀,更希望連結鄰近景點、打造優質的觀光廊道。
基隆市議員 陳明建:「從海科館、從海大,到我們原民會館、到我們的和平島、到我們湖海(路)、外木山,打造我們基隆市的一個最重要的觀光廊帶。」
國民黨立法委員 林沛祥:「那未來這個天幕的設置不只為所有基隆的原住民族、甚至台灣北部的原住民族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幫忙之外,也幫我們基隆東岸多增一個新亮點。」
30日也將是基隆市原住民聯合豐年祭,基隆市原住民文化廣場–族群主流化友善公共空間整建計畫的進行,勢必提升基隆的觀光品質,同時族群文化的根有望越扎越穩。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