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揚的鋼琴與小提琴聲中,鄭宏毅以渾厚深沉的嗓音唱出布農族語,在這場名為《Mother Tongue 母語》的音樂會,將聲樂專業與文化血脈緊密相連,展現獨特的音樂風格。
聲樂家 Vudaus Istanda(鄭宏毅):「我這次有演唱一首特別的歌曲,就是《遇見布農》,那為什麼會選唱這首歌呢?因為他的歌詞就提到了我們是布農族,我們要認同自己的族群,並且要傳承祖先的智慧,從這一首歌可以去體現出來說,我們是一個互幫互助的族群,那也可以透過這樣子的曲子裡面來,讓大家知道我們要把祖先的智慧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鄭宏毅表示,台灣早在2018年就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他認為所有語言都應享有同等地位。因此,在他的表演中,他融合了原住民語、台語、客語與華語,並強調每一種語言,都是文化獨特的聲音印記。
聲樂家 Vudaus Istanda(鄭宏毅):「這一次我還有選擇的是阿美族語的《馬蘭姑娘》。那因為我本身有布農族以及阿美族混血的血統,所以我覺得這樣不同類型的曲子也想要放在這場音樂會,來展現我音樂會族語歌曲的多元性。」
在這場演出中,鄭宏毅期望臺下每一位觀眾,無論來自哪個族群、說著哪一種語言,都能在多語的歌聲中,與自己的母語產生共鳴。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力量,能夠觸動人心、串起彼此的故事與記憶。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