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壽豐鄉Rinahem部落新建的聚會所,因招牌標註鄉長姓名引發族人討論;更有族人指出真正關心的並非名字本身,而是文化自主與土地認同的問題。
花蓮縣議員 Kumud’(林正福):「那就是回歸到我們自主管理,那現在自主管理也相對地土地的一個取得上,我也希望這個自主管理的部分上由我們部落來管理這塊,我們的Cikasuan、我們的Rinahem一個土地,那當時這個土地也是地方捐出來的。」
族人也提到,過去聚會所由部落自主管理、但後來轉為公所管轄,這被視為一種土地流失;有人感慨地說招牌可以拆,但土地自主權和記憶必須守住。
文化工作者 Api:「因為那本來就是以前阿公那一輩管他們有管理權、這是他們爭取的啊!對我來講我覺得那就是村子裡面的一部分,那如果它今天因為大家都習慣那邊是聚會所場地嘛,那它突然變成一個跟我們無關的東西的時候,甚至是它要是有一天它有一天(假設)變餐廳還是什麼、就算他可以提供工作機會什麼,可是它還是很奇怪(沒有自主權)、它感覺像有人侵門踏戶那種感覺;如果有一天他還是讓我們在那邊辦(豐年祭)、可是它變成要用申請制的,我就覺得很荒謬啊!我覺得很荒謬。(為什麼?)因為那本來就是你的土地。」
對於聚會所落款爭議持續,壽豐鄉公所以文字回應,「公共議題大家各自表述,予以尊重但不表示意見」;這場看似形式的爭議,背後是族人對文化認同、土地自主的深切呼喚,未來部落與政府間,如何建立更多互信與尊重,仍有待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