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種不同品種的小米,掛在架上成列,這些小米都是在排灣、魯凱族經常在耕種的種源,而小米過去是台灣原住民族的主食之一,不過隨著時代跟飲食的改變,耕種的面積愈來愈小,小米種源也面臨消失的危機,台東土坂部落小米農戶族人藍保,多年來積極復振小米種植,也和周邊部落小米農戶相互交流,收集種源,特別在自己的工坊舉辦小米的「穗月容顏」展。
策展人 藍保.卡路風:「透過小米展覽,vuvu種的或爸爸媽媽種的小米,孩子在土坂看到自己vuvu的小米,在溪石屋在歲月展覽的時候,能夠看到,然後告訴他們,希望能夠這個小米交棒到他們的手上。」
過去排灣族人相關祭典儀式,都是圍繞小米的的生長過過程在運作,可是近幾年耕作者的年紀老化,再加上種植小米,相當耗費人力跟精神,透過展覽,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小米也愛上吃小米。
小米農戶 古朝香:「很累,真的很累,早上一起床就要開始顧,一直到顧到下午五點六點,才能回家,不顧它小鳥吃光了,猴子吃了,猴子吃一半,山豬也一樣的吃一半。」
策展人 藍保.卡路風:「小米的傳承跟使命,不要讓它流逝,最重要就是說,你要喜歡它愛上它,你種它你要吃它,而不是說賣給別人,我種植它是要賣給別人,你種植它應該是為了我想要吃,我愛它,你才有辦法保存,這是最重要。」
這次的小米特展即日起到10月27日,主要是展出大竹高溪流域的土坂、台坂、啦里吧部落,過去所種植的小米,而各個部落對小米的稱呼都有不同,也藉由展覽期望讓更多人了解小米的文化故事。
責任編輯:吳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