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仁愛鄉一間小吃店,日前發生民眾吃河豚中毒案件造成1人死亡,8人送醫救治,是近年來最嚴重的河豚集體中毒事件,食藥署在上午證實已經收到相關檢體,將進一步分析河豚品種及其毒性釐清案情。
食藥署副署長 林金富:「已經著手進行檢驗,順利的話,檢驗結果預期應該會在下禮拜一出爐,沒有煮過的生魚片,我們就可以去做DNA的檢測。」
根據檢調及衛生單位調查,該案件的河豚是基隆一名釣友寄給洪姓老闆,老闆進一步烹煮河豚湯及河豚生魚片跟友人一起,沒想到8人出現手腳麻痺頭部暈眩等症狀,老闆則是身亡,醫師表示,民眾一旦吃下河豚後,10到45分鐘內會出現嘴、口腔、手麻腳麻、四肢無力…等,且神經毒素也會影響呼吸肌肉進而導致呼吸衰竭或死亡,目前臨床上沒有特別解毒劑,只能採取支持性療法。
北榮職業醫學與臨床毒物部醫師 何揚:「河豚在台灣至少就有30餘種,沒有毒的河豚非常少,用外觀來辨識其實相當的不容易。河豚當中,內臟有很強烈的神經性毒素,毒性跟氰化鈉劇毒相比甚至達到它的1,000倍以上,透過加熱烹調也沒有辦法把毒素破壞。」
食藥署表示,國內食安法第15條有規定,「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有毒或含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或異物」不得製造、加工、調配或作為贈品…等,外界關心是否有規劃仿照日本處理河豚採證照制,目前食安法並未授權針對特定產品需取得證照才可處理,而且因涉及修法,需要蒐集意見進一步討論。
責任編輯:蕭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