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歷部落居民 Kwalin(張秀英):「Tatakolay(山澤蘭/六月雪),原住民講Tatakolay、國語講什麼也不曉得;我們以前老人家都是煮這種的,這種的以前很多、現在很少了。」
成功鎮原民文物館「Malahok to?Mamu的餐桌飲食交流活動」一道菜故事餐桌,來自都歷部落的Kwalin特別分享族人所稱的跳跳菜Tatakolay(山澤蘭/六月雪)野菜料理;來自馬荖漏部落的族人Aciw則特別分享自己在潮間帶採集的螺貝類料理及潮間帶採集的技能跟知識。
馬荖漏部落居民 Aciw(林露英):「退潮我們一般會在這東邊從這裡一直到那邊,如果三仙台的拱橋可以走,但今年完全被封住沒有辦法過去,所以我們都在這邊、在老人家會館的東側;退潮的時候,剛開始(採集)還不會看海藻星笠螺,因為它的背(部的)殼長有海藻,那個要有學問才能看得到。」
原住民族走進不同的自然場域,無論是山、林、溪、海,就像走進無菜單料理餐廳,「Mamu的餐桌飲食交流活動」特別邀請都歷、馬荖漏、比西里岸的部落族人分享部落傳統料理。
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館員 鄭楷芹:「今天我們Mamu的餐桌,主要是因為成功鎮的飲食文化比較豐富;像是我大概粗略的分類可能就是有採集文化,海岸邊的採集文化跟野菜文化。」
去年度(111年)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花東七個原住民文物館,特別共同推出「向大地點餐–原住民生態知識在當代飲食的應用」線上展覽獲得熱烈回響,今年就進行一連串各館的實體教育推廣活動回應民眾的熱情。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