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台中纖維工藝博物館 舉辦織布復振交流工作坊

  • 發布:2021-10-31 19:12
  • 臺中市
  • Hundiv

大綱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今年以中部原住民族服飾為核心,舉辦「未來與實踐」織布復振交流工作坊,並且一同探討「返鄉」議題,課堂上除了有編織國寶尤瑪‧達陸經驗分享,也訓練年輕族人擔任講師,落實編織技藝傳承。

講師仔細地教學:「這個要先喔!白色先、都是白色先,所以呢掛上去下下來,再掛上去。」

細心講解編織技術,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今年以中部原住民族服飾為核心,舉辦「未來與實踐」傳統織布工藝復振交流工作坊,課堂上除了有編織國寶尤瑪‧達陸經驗分享,也訓練年輕族人擔任講師,落實編織技藝傳承。

講師羅娜‧弗耐指出,「身體要強壯一點,因為織布的時候基本上是用到全身的力氣,所以就是『練』一個字,身為泰雅族人我也想要流傳,將這項技藝流傳下去,所以我很想要繼續織布。」

國寶工藝師尤瑪‧達陸也說,「因為在很長的時間,我們有很多織布的技術已經斷掉了,像現在各位可以看到像有噶哈巫、有賽德克還有很多,不同族群的織者在這裡,他們會很想知道你們怎麼織出來的,所以我們會希望就是藉由這種共同分享的歷程,我們就是率先把我們泰雅北勢群的這些技術,先拿來跟大家分享。」

除了編織技藝學習,也有直播課程邀請專家學者探討當代原民議題,其中較受關注的青年返鄉,有族人分享自身經驗,藉著社會趨勢,跳脫傳統思維,並盤點身邊可用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學員潘正浩表示,「人可能有時候礙於生計的考量,必須還是要維持自己的工作,在當代的返鄉可能就不要定義說人一定得回到那個現場,而是我們如何跟部落重新透過視訊也好、透過其他方式,有一個新的連結。」

編織工藝師Rimuy (林珍珠)指出,「因為我想要從事編織工藝,像是我可能是從原漾計畫去成立,得到創業的基金,從這中間成立工坊,其實大部分人就可以去,想要回鄉的青年,或者是他們其實可以去看看,他們可以擁有的資源是哪些。」

除了泰雅編織,這次工作坊也包含賽德克跟噶哈巫的技藝經驗交流,共同分享族群傳統工藝,期盼強化族人文化復振,把過去可能失傳的織品慢慢找回來。

責任編輯:嘎兆

相關文章

阿美族

【阿美族語】O pacedi to faloco' no mato'asay tadakalimelaan kamo|「家有老如有寶」 部落耆老即生活文化導師

文化介紹
小辭典
  1. Ira ko mato'asay i loma' i ta:dakalimelaan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2. Ta:dakalimelaan ira ko mato'asay i loma'
    家裡有長輩 值得珍惜的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