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課上,小朋友用小小的雙手,認真地捏阿捏阿捏,把陶土慢慢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東清國小學員 張之家:「上次我做了一艘拼板舟,(這一次有沒有要做拼板舟?)我不想,(那你這一次要做什麼?)一個圓形。」
17號在朗島國小舉辦「2023蘭嶼生態保育與陶藝工作坊」,課程分成上下午兩班,每班人數約15人,小學生將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陶土上。
陶藝講師 潘鎮材:「葉子有什麼,葉脈,答對了!」
講師一起和小學生互動,一步步手把手地教學,也帶領小學生們認識陶土的特性以及手做陶土的技巧,而先前朗島國小就曾舉辦過陶土課程,這一次希望能將陶藝工法更上一層樓。
蘭嶼族人 syaman lamuran:「我們其實也是希望說,我們上次的作品,看放在今天這位老師有沒有可能再突破,有沒有更讓這個一些陶土的一些作品能夠發揮到不一樣的境界。」
陶藝講師 潘鎮材:「在原鄉的作品,都很容易讓人家覺得,它是比較於(有)原始的味道,當然希望我們加入的元素裡面,讓它除了有原始的味道以外,它的功能性它的成品的燒成率,成功性會更有代表。」
把陶瓷電窯爐打開,有像碗、盤子或是容器等的陶藝作品,都別具特色,而會有這座陶瓷電窯爐,也仰賴民間團體的協助。
中華民國水資源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 吳忠信:「有沒有機會把一些文化傳統,能夠跟這邊小朋友能夠做一些延續,所以我們那時候有發動集資,有集資的一個陶瓷電窯,我們就決定放在朗島國小,所以我們這一次除了有邀請陶藝老師來教小朋友之外,我們也希望訓練當地,很多這邊的大家的這些志工。」
而活動上畫家陳景容也捐贈,來蘭嶼所繪制的圖畫 ,更頒發感謝狀。18號的課堂上,除了有陶藝種子教師的教學外,畫家陳景容也將示範人物畫的教學。
責任編輯: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