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台灣氣候學院正式揭牌,未來將開設氣候變遷永續課程,副總統賴清德、經濟部長王美花和國發會主席龔明鑫,還有多位產官學界等人重要人士共同出席。
副總統 賴清德:「預計在2030年,政府會投入9千億新台幣(預算),逐步邁向2050淨零的目標,成立台灣氣候學院,這個對台灣淨零轉型的目標來講是意義重大的。」
全球淨零和綠色經濟崛起,各行各業都面臨轉型的壓力,氣候變遷是未來30年人類將面臨的最大挑戰,必須從氣候永續找到解方,而解決轉型需要的人力和培養人才,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也要建立相關氣候數據的蒐集和應用機制,未來將用在企業的風險決策判斷和管理中。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 龔明鑫:「到2030年,可能需要因應氣候變遷的人才,可能要額外增加1400萬個人力;若根據管理顧問公司,估計到2050年可能需要的人才,更高達2億200萬,但是在這過程中可能也有,1億8700萬個職缺可能要消失。」
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 海英俊:「AI它可以有了數據之後,曉得你用電的模式是怎麼樣,所以你可以預測,譬如說像台灣你預測,可能中午一點鐘可能是最高的,是不是每一天都是這樣子。」
人力轉型勢必要成功,副總統賴清德也提到,許多國家已經透過貿易手段進行氣候治理,並保護該國的產品競爭力,政府將在氣候法治和科技兩個基礎上面,推動四項轉型包含能源、產業、生活和社會轉型,也強調在淨零和數位轉型的中必定會有落後者,然而社會必須包容並給予協助,才能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不衍生新的社會問題,保有社會的和諧穩定。
責任編輯: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