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賽德克文物研究團赴瑞典交流 見證文物共作展

大綱

跨越海洋和國界,讓在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中來自台灣賽德克族的文物,透過展覽走向國際。歐盟從2021年執行「Taking care」守護計畫,經過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和賽德克族民族議會連結後,雙方以對等、互惠和合作的立場和精神展開四階段的計畫,從文物內容的田野調查、研究及文化交流。18日由賽德克族民族議會總召瓦歷斯‧貝林率領10多位族人,前往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進行第三階段的計畫,要來見證實體文物的共作展,更要討論未來線上展的合作計畫。

櫥窗中展示的是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中,來自台灣賽德克族的文物。近年歐盟執行taking care 守護計畫,賽德克族作為台灣第一個和瑞典進行合作的原住民族,18日啟程前往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迎來第三階段的合作,參與實體文物展活動,更要確認未來線上展的合作細項。

賽德克族民族議會總召 Walis‧Perin (瓦歷斯‧貝林)說明這次展覽的重要性:「今年9月份就要做線上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瑞典博物館相當尊重我們賽德克族的部落,用我們現在或者過去祖先們所(使用的文物上)主體性地做一些詮釋。」

歐盟這項Taking care守護計畫有四階段,首先是透過族人確認,在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中賽德克族的文物內容並進行田野調查,再經過雙方的短期研究和文化交流後,邀請族人到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的實體展中,然而要如何將台灣原民的主體性呈現在國際展覽中呢?

賽德克族青年會代表 Kumu‧Basaw說道:「我們這邊會親自去做導覽,由他們去翻譯英文或是瑞典語,世界各地都會知道我們賽德克族的產品調研、我們的文化、脈絡、歷史。」

賽德克族群委員 Awi Nokan(吳永昌)表示未來展望:「未來我們這裡內部也有一個方向,就是希望能夠透過在瑞典這樣的基礎。然後建立賽德克族的線上、開放式的博物館。」

這次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和賽德克族的共作展,由賽德克族民族議會總召Walis·Pelin率領老中青三代共計十多人,越洋到國際參訪交流。十多天的行程中,雙方也會針對賽德克族文化、歷史和當代現況進行研討會,也將到荷蘭博物館進行交流。

責任編輯:黃昱憲

相關文章

阿美族

【阿美族語】O pacedi to faloco' no mato'asay tadakalimelaan kamo|「家有老如有寶」 部落耆老即生活文化導師

文化介紹
小辭典
  1. Ira ko mato'asay i loma' i ta:dakalimelaan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2. Ta:dakalimelaan ira ko mato'asay i loma'
    家裡有長輩 值得珍惜的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