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發言人 羅秉成宣佈:「今天文化部整合相關部會的各個推動策略,提出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預計5年投入3百多億元 。」
111年行政院拍板,將投入5年三百多億的預算,推動國家語言的發展,要來強調語料保存和書寫符號等等,而台灣原住民族語言,在106年《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通過之後,確立原住民族語具有國家語言地位,更進一步以法律位階保障族語傳承工作。然而對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的報告指出,有九種原住民族語言被列為瀕危語言,包含「極度瀕危」的撒奇萊雅語、噶瑪蘭語、邵語等,以及「嚴重瀕危」的賽夏語、魯凱語下三社的茂林、萬山、多納方言,再再顯示語言的保存與復振分秒必爭。
原語會執行長 Lowking Nowbucyang (許韋晟) 表示:「語發法通過至今也已經五年,所以這是一個很合適作為語言能力調查跟語言活力評估的時間點,所以這個部份我們也在今年開始展開,要準備做大規模的調查。」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擔起語言政策研究、族語復振推廣等相關重擔,目前正在盤點全台16族的語言活力調查,但要活力又該如何判別呢?
Lowking Nowbucyang (許韋晟) 進一步說道:「受訪者能夠用全族語的方式,來講述各種可能跟我們傳統知識相關的這些概念,所以不管是口述歷史也好或者說是實際做一個操作,例如說可能直接做竹筒飯、做糯米飯,邊做邊用族語講述等等,這個對於族語的一個傳承都非常地有幫助。」
未來也將在語料採集人員的增能和採集策略,提供更多協助。但要評估各族間的語言活力,還有一個小地方,值得觀察!
政大民族學系助理教授 李台元提到:「族語教材的編輯人才慢慢地在凋零,因為尤其很多小語別的編輯人才或教學人才到現在還是不足,有些小語別的編撰人才雖然有些有培訓跟傳承,但是還是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這樣的教材編輯跟教學的行列。」
族語教材的編撰,帶動語言學習發展,但從教材編寫團隊到教材內容等人力,現在也碰上世代傳承的困境。文化部就有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原住民族語言在和父母、配偶和子女間的交談,三代流失的比率高達9成,族語傳承的危機該如何找到轉機?
台灣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理事長 Sifo Lakaw (鍾文觀) 說明:「你要讓年輕人學習族語就是要讓他勇於開口,所以過去我們兩年嘗試創造年輕人自由使用族語的環境,而且不只是族語單語,你可以嘗試使用包含華語、閩南語或其他的語言進行多語溝通的一個善的環境。」
李台元更表示:「現在我們是說全民原教的時代,我們都會地區包括原鄉地區,我們不只是原住民族的族人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我們應該要推其他非原民就是平地的族群一起來學習族語、認識族語的特色,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
在全民原教時代,從數據來看,截至去年11月底為止,設籍在都會區的原住民族人已經超過28萬人,再加上因就學、就業遷居都會區,但沒有設籍的原住民族人,在都市生活的原住民族人已經超過原住民總人口數的一半以上,加強都會區的族語策略,看來已成為了族語傳承的重要關鍵之一,也是學者呼籲政府應該進一步積極思考的課題。
責任編輯:黃昱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