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空不作美飄著小雨,但中正紀念堂經連續五年舉辦的原住民藝文活動「城市原饗」,依然吸引民眾來逛逛,而現場20個原民攤位,仔細一看每個攤位前掛的牌子上都有一個小孩畫像,這都是這位阿美族青年江汪,以AI科技,結合各個攤位特色設計而成。
市集攤商江汪說明:「我在做創作這一件事情,其實它也是像是帶領我自己,然後還有是跟著其他人,我的家人我的朋友,還有喜歡我畫的人,一起陪我算是做一種文化的尋根。」
江汪的每張作品,都融入原民元素,他以全新科技藝術尋求自我認同,就像這次活動主題,以在都市生活的族人為發想,描述在都市打拚時,如何產生自我認同,而這位長期居住在新北市的林佩甄,從事中藥行20幾年,因為疫情衝擊開始思考如何轉型,才開始回到家鄉花蓮玉里鎮的哈拉灣部落,跟耆老學習民族植物的智慧,並結合中藥研發成護膚產品。
市集攤商林佩甄表示:「對於我們其實本身部落的文化,除了從媽媽那邊,並不是很了解,但是經由這一次商品的一個學習,我們就更了解我們部落我們的藥草,然後跟從耆老那邊,聽到我們原住民的故事。」
林佩甄表示,剛開始遇到最大問題就是自我認同的質疑,但越認識自己的文化就越強壯,而對在都會區創業的族人來說,經濟壓力跟市場競爭都是挑戰,如何凸顯自我文化的獨特性非常重要。
原住民教育經濟協會祕書長馬燕萍補充:「怎麼讓自己的商品可以透過文化元素,呈現更多的面貌,甚至更有特色更吸引人,那我們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產業發展跟部落文化的連結不可或缺,對於在都市生活的族人來說,不只是對家鄉的思念,也是傳承文化的一種精神。
責任編輯:孫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