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排灣族傳統織布文化資產保存者 miyang(許春美)表示:「只要是一個人,要成為一個就要學會靈巧的手不管是織布,是編蓆、背包;木雕也是圖紋,在圖紋裡頭都是成為一個人要學會的東西。」
許春美老師受邀參加排灣族織紋座談,分享自身學習歷程、社會環境變遷以及圖紋豐富意涵,並跟藝術博士陳惠蓮對話,探討織紋在外來文化、國家政策、社會歧視等面向影響下,如何走到今天。
藝術博士陳惠蓮說明:「其實排灣族有很多的,像是文化上面的沒落或是升級都好,其實都跟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日據時代我剛剛已經說了,老師的書裡面也有寫了所有東西都被禁止。」
國家級排灣族傳統織布文化資產保存者 miyang(許春美)解釋:「vuvu說沒有教不會的,沒有學不會的只是快慢的問題,然後在我身上也是這樣子,我曾經想放棄不是因為那個東西,我是覺得落伍,原住民很落伍,排灣族沒有頭腦的你跟山豬一樣的。」
許春美老師提到,排灣族人的成長過程包含pulima巧手、puqulu思考、puvarung用心,學會技術後要會運用,並用心造福部落族人,她希望祖先的智慧能在教育體系中實現。
miyang(許春美)補充:「排灣族織布它不是只有織布,不像是桌上型或是高機,織出來它就是織布,織一個漂亮的布而已,它背後的文化,必須要藉助教育學校,為了要傳承這個文化的根。」
年近80的許春美老師,跟時間賽跑不斷分享織紋的技術和文化,她期待有一天排灣族部落,家家會織布、人人懂文化。
責任編輯:芷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