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會考國文解答呈單一史觀 原民學者有話要說

大綱

國中會考在22號結束,現在就有原民學者就發現,在國文考科的題目中,有一題闡述原民服飾的演變,但解答卻僅呈現單一觀點,針對這樣的試題設計方式,現在原民學者也有話要說。

111年國中會考在22號正式落幕,但翻開111國中會考,國文考科的第三題,題目闡述台灣原住民族服飾受漢人影響的轉變,並從布料講述,”台灣原民的布料只有形制屬傳統或較現代的分別,而受到漢人的影響,服飾產生了不同的樣式。學生則需要針對文意,選出最符合該文章主旨的選項,雖然正確答案為「不同文化的碰撞,可融合並產生新的火花」,但這個解答看在原民學者眼裡,仍待有加強的空間。

東華大學民發系副教授 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 說:「我們現在一直講全民原教,那我們要去引導學生認識歷史上原漢關係的一面。當然有好的一面,可是那個比較黑暗的一面,我們還是理解。你這個題目的設計可不可以再引導一般的學生,去思考它背後的殖民意涵,而不是只是字面上各種文化碰撞比較好的一面。」

高中老師 Neqou Sokluman 認為:「我覺得這個題目有一個滿大的問題,就是那個概念的釐清。」 Neqou Sokluman指出漢人其實也受到各式各樣四面八方的文化融合,然後再來跟東西文化的這個交流,彼此都已經是一個互相攤在,全球文化彼此交流的圖像裡面。所以單純只是拿台灣的原住民,再來拿一個漢人這個概念,去做題目的設定的時候,會讓人感覺滿刻板。

原教法第27條明定「學校相關課程、教材,應採多元文化觀點,並納入原住民族歷史文化及價值觀,以增進族群間之瞭解及尊重。」但如何在試題中呈現多元觀點,並去掉刻板化的族群印象,學者也給出建議。

認為,可以問兩個問題:「當然你字面上的意思是什麼,可是你可以在題組裡面再設計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從原住民的角度的話,會怎麼去解讀這個現象,這樣才比較有教育意義。」

Neqou Sokluman 也說:「我們可以把這樣的題目落在人與環境的關係,比方說傳統原住民他們的穿著、衣飾,有的是從苧麻,有的從打獵的獸皮,或者是樹皮取的,作為他們服飾的一個材料。」他認為從這裡可以看到一個比方說人類文化、文明的形成,從人與環境、人與生態的關係裡面去,看到文明如何被建造。

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 也表示,在台灣,學生學習的方向大多以考試內容為主,把關考試題目中多元文化的呈現,也許更能促進落實108課綱以及原教法的設立寓意。

責任編輯:鄭群騰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