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師 Asun(高文航):「看起來是不是有一邊是翹起來的?一邊是在下面的,我們把下面的中間的往上折過來。」
低著頭,孩子們雙手上下穿梭、交疊,專心地編織著手中的藤條;台東縣建和國小推動夏日樂學計畫,邀請學生體驗藤編工藝,除了從中學習部落傳統智慧,這些成品也將提供部落小米收穫祭使用,讓文化能真正融入生活。
建和國小學生 林于婕:「它的口訣是上下上下,重複多次就能完成;小米祭的時候,男生跳舞會用到那個扇子。」
工藝師 Asun(高文航):「我們傳統的扇子是用檳榔葉鞘,剛好上夏日樂學的課就讓小朋友體驗做藤編的扇子,如果他們(青年)想要拿出來也可以。」
一手拿毛巾、一手持扇,雙手隨著步伐有節奏地上下擺動,這是台東建和Kasavakan(射馬干)部落的傳統「精神舞」,每到小米收穫祭來臨,部落青年就會透過「精神舞」遊街祈福;卑南族人擅長以藤或竹編織器具,年輕工藝師高文航旅外多年後回到部落,透過藤編重拾文化的連結,如今成為一名專業工藝師,也盼扎根部落傳統智慧,讓文化代代相傳。
工藝師 Asun(高文航):「先從小開始讓他們做出興趣,可能之後他們回想起來覺得這個好像滿有趣的,慢慢地他們就會想要知道更多。」
以卑南族文化為核心發展課程,建和國小融合族語、傳統工藝與生活技能,讓孩童快樂學習,也做為推動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而Kasavakan部落將在20日舉辦「小米收穫祭」,向土地和祖靈表達感恩、並祈願來年豐收平安。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