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完成翻身動作、會去尋找發出聲音的物品,這些都是幼兒1歲前會有的正常行為,為了儘早察覺有無發展遲緩等問題,國健署製作系列針對不同年齡層幼兒會有的正常表現,希望協助新手爸媽掌握孩子每個階段的生長發育狀況。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在小孩發展的過程中跟醫師互相地來做溝通,能讓醫師快速了解小孩子平常生活的狀態。
新手家長劉展豪說:「小孩其實是提早一個月來報到,所以對我們這些第一胎的爸媽來說,其實會有點措手不及。透過寶寶手冊再加上影片的拍攝內容對我們這些新手爸媽來說幫助其實滿大的」。
家長 Isuz Istanda也說:「推廣這影片的話,可以一邊學習不會怕說不知道怎麼顧孩子,來學習新手爸媽如何慢慢地去教導孩子、教育孩子。」
不過原鄉或是偏遠地區隔代教養現象相對普遍,長輩在資訊取得時常出現落差,國健署除了在寶寶出生時發送專屬〈兒童健康手冊〉,提供7歲以下兒童7次健康檢查,並會主動查詢尚未完成健檢的家庭,給予需要協助。
台灣兒科醫學會祕書長彭純芝表示,應該要能夠定期地管理追蹤嬰兒,定期地在健康檢查範圍內準時完成評估。現在國家也有在推動優化幼兒的制度,讓這些偏鄉弱勢家庭可以主動地關心,不要遺漏任何一次的檢查。
國健署製作的分齡影片跟兒童健檢服務,現在都可上國健署網站查詢,期盼透過平常觀察記錄,共同為兒童健康把關也呼籲家長主動找醫師討論,了解小孩的生長及發展情形。
責任編輯: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