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日治時期發生的霧社事件,是賽德克族人不滿日本政府,長期高壓治理的武裝反抗事件,雙方死傷都非常慘烈,更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直到現在這事件所引起的省思,仍成為大家對人權與和平的高度討論。
霧社事件後裔 Tado Nawi:「那時候對抗日本軍閥的時候,實在受了很多奴役才會這樣反擊,他們奮鬥的過程,我們也是滿思念滿懷念,而且也滿悲傷的,所以我們每年都要回到這邊祭典來緬懷他們。」
清流部落青年 Temu Hayung:「就是在這個時代下,我們還能夠去做這樣的紀念,回顧我們的歷史事件,對我來說其實意義很重大,就算我們不是活在那個時代的人,聽到這個故事也會感同身受,因為畢竟我們身上的血液,就是他們而來的,所以對我來說很重要。」
霧社事件帶來的影響與震撼,不僅成為原住民族可歌可泣的抗日事件,南投縣府也將霧社事件紀念日,定為縣定的重要祭典及追思儀式,除了每年固定辦理相關紀念活動外,仁愛鄉公所近期也將整修霧社事件紀念公園,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追求和平的重要。
仁愛鄉長 江子信:「鄉公所今年特別跟我們的中央國土署,申請了四百六十多萬的經費,再加上我們公所的配合款,一百三十幾萬,總共六百萬,準備對我們的抗日紀念碑這個公園,來做一個修繕。」
隨著時空環境的改變,台灣已進入高度重視民主法治與人權的社會,這些都是先人用血汗及生命換來的成果,藉由每年的紀念與追思,希望提醒世人不要重蹈覆轍,避免再有無謂的傷亡發生,這才是舉辦祭典追思的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王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