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帛琉「『Alingano Maisu號』航向母親的島嶼」計畫成功抵達台東,引起各界對於造舟與航海議題廣泛關注後,台東縣政府4日在杉原灣海洋學習基地盛大辦理「跨島嶼南島船造船培訓課程」開訓典禮,標誌著台東縣在推動原住民族海洋文化傳承與國際南島族群交流上,邁出重要一步。
台東縣縣長 饒慶鈴:「希望我們重新找回對海洋的認知,重新看待我們和太平洋的關係,讓我們真正的成為海洋之島的子民。」
本次課程為台東原住民族部落大學主辦,邀請來自關島查莫洛航海復振組織的負責人、蘭嶼達悟族造船工藝師,以及莿桐部落Fudafudakan船團團長三方聯手,共同討論設計屬於台東的南島舟船樣式,打造具有阿美族、雅美族(達悟族)及關島查莫洛特色的「跨島嶼南島船」。
關島查莫洛傳統航海復振組織負責人 Ronald Acfalle:「我不確定造舟技術真正的源頭,但我知道,這是祖先傳授給我們的知識,我們希望帶回母親之島台灣,傳授給台東的原住民族,我們的家人彼此交流學習,這項珍貴的祖傳技術。」
阿美族Fudafudakan船團團長 Cinaw(劉裕義):「可以追尋傳統文化蓋傳統屋、造竹筏,祖先們以前是怎麼做的,這些都是年輕人要學習的,我們較年長的將開路,讓年輕人學習,我們阿美族的傳統文化才不會流失。」
培訓課程的學員組成多元,除了有曾參與112年拼板船培訓及113年阿美族竹筏培訓學員外,也開放一般民眾報名,其中還有一位在台的俄羅斯籍學員。
學員 Lafi:「這一次來到這邊,主要也是想放大自己的視野,看看其他南島的船,還有就是他們是怎麼做,他們的船,怎麼做達悟族的船。」
課程將持續3個月,學員從熟悉木材、黃藤等造船材料及造船工具,到動手參與砍劈木頭、拼板及編綁船身,最後製作完成一艘「跨島嶼南島船」,預計在今年10月4日杉原海灣盛大辦理下水儀式,進行試航。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