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記錄了同學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從採集、剝皮及敲打,製作構樹皮的過程,並利用構樹皮創作服飾及裝置藝術,展現一段與自然共生的生命對話。
屏東大學學生 Mayaw(林伯軒):「它上面是有自己本身的紋路,這些紋路都不是我刻意去做擺設或是什麼的,是敲完之後,它就是長這個樣子,包括在敲打樹皮過程中,以及我在服裝設計上的一些想法等等,我自己是花快一年的時間去做製作。」
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11名學生,在屏東市勝利星村推出專題策展「回到現在」,內容以過去帶給我什麼,我帶給未來什麼發想,作品包括族語歌謠採集 、傳統酒麴製作、傳統構樹皮工藝、農耕田野記錄,以及原住民族運動員的議題討論等五組作品,呈現學生生命經驗、部落日常觀察,也蘊含著對自我文化的認同與追尋。
屏東大學學生 闇提雅:「國民政府給我們有分北排(灣)南排,還有東排跟南排,當時在我們自己部落,就是都有這一首歌曲,我們想說透過這一次的策展,然後我們可以去調查這一首歌,在每一個部落,它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意思,它會有不一樣的調,還有不一樣的舞步,它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想要去查,還有哪裡是不同的這樣。」
屏東大學學生 李翊琪:「我們想要讓大家看到我們過去,我們的vuvu給我們的智慧,就是他們就地取材,就可以做出這些酒麴,然後讓酒這樣發酵變成小米酒。」
學生在師長與校外業師支持下,透過藝術成為與社會對話的媒介,不只是「展示者」,更是「文化的說話者與創造者」。
業師 得陸.鳩浙恩澇:「學生他們可以透過以前的故事,然後去做田調紀錄,把這些田調是回到自己本身上,然後回到現在,也是讓他們能夠去創造新的文化出來,讓他們能夠去發現,原來我們的能量是可以去影響未來的發展。」
展覽透過文化回望與現實對話,展現當代原住民族青年,對族群文化的探問與詮釋,思索當代原民青年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延續文化生命,賦予傳統新意義,也傳遞他們在文化傳承與認同議題上的聲音。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