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烏來國中小,23日正式啟用全新改建的「Kinbaqan文化教室」,原本是文物陳列室,這次重新打造後,變成一個結合展示、教學和互動的學習空間。「Kinbaqan」在泰雅族語是「知識之處」的意思,象徵文化傳承的再出發。過去因空間昏暗、展示方式較為單一,難以教學使用,這次由校方整合資源全面升級,讓文物不只被保存,也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中。
新北市原民局主任秘書 La-Is.Amid(吳國譽):「烏來區是我們新北市最重要的文化資產,所以在附近的泰雅博物館,其實也可以跟文化教室一起做搭配,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烏來,看到我們原住民族人,在這一塊寶地,都能夠有各種不同文化族群的保留,並且從這裡放眼世界。」
新北市議員 Lahuy.Ipin(馬見):「如果原住民沒有論述的能力,只會被別人論述,我們一直會是別人的素材,但透過文物館的成立,能夠讓原住民族人有論述的能力,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主角,也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更了解更包容原住民的文物跟歷史。」
除了空間改造,學校也把文化教學資源整合起來,像是族語課、傳統服飾體驗,還有文物導覽活動,讓這間教室不只是展示空間,更成了學生認識自己和了解其他族群文化的學習基地,真正做到了「傳承、活化、發揚」的教育目標。
新北市烏來國民中小學校長 蔡依玲:「我們會教他們泰雅族語,也會教他們怎麼穿我們的族服,甚至認識我們文化教室的文物,所以我想這是一個老幼共學,而且可以長期作為深耕文化,學(習)型城市的一個重點。」
從學生的回應也看得出來,這間文化教室不只是升級了學習空間,更讓大家對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認同。從族服體驗到文物展示,孩子們透過親身參與,不只看見自己的根,也看見不同族群的文化樣貌。
新北市烏來國中小學學生 高宜永:「在這間教室就是可以讓我們學習到不同族群的文化,然後還有族服的圖騰,可以讓我們去了解,然後因為我們是泰雅族,所以我們要更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不要讓文化就是遺失。」
新北市烏來國中小學學生 王琇羽:「這邊的教室都是關於原住民的一些文化,我覺得創這間教室非常地好,可以讓我們更認識自己的家鄉,或者是其他族群的一些文化特色,讓我們更了解文化。」
Kinbaqan文化教室的啟用,象徵文化教育向前邁進的一大步。透過實際參與和多元學習,讓學生開始在生活中與文化產生連結,也讓烏來這個地方,成為族群記憶持續發聲的起點。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