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是我國與國際間的永續目標,而發展碳匯就是達到淨零碳排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在集保結算所促成第一筆碳匯養護專案後,協助媒合企業與原民相關組織的原鄉碳匯ESG公益平臺也正式上線。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董事長 林丙輝:「那我們這個計畫就涵蓋三項氣候變遷減緩、自然資源保育,跟水資源的保育,就中了三項,它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開始。」
碳匯養護專案的第一個案例,就在桃園市復興區,迎接永續議題挑戰,復興區公所表示會持續在地方積極輔導相關業務,中央部分,原民會也表示將研擬碳匯人才培育計畫。
復興區公所主任祕書 王棋:「所以我們現在每一天每一天,就在跟土地打戰,因為每一個原住民都開始知道以後回來,所以我們加入了以後,不是只有示範而已,我們也要探索。」
原民會經發處長 王瑞盈:「原住民的事先知情跟同意以及參與,這個其實是森林碳匯非常重要的,原住民碳匯人才的培訓這個部分,我們在今年會跟我們原民會的氣候變遷因應辦公室來討論。」
永續議題的發展,不一定與其他部落經濟衝突,環境部指出與竹材生產相關的碳權,也十分有發展潛力。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組長 蘇意筠:「有85%的竹材,它的產地其實都在原鄉,而不只是在於它的自然碳匯,包含比如說竹材產生完以後,它後續整個的產業,甚至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後面會不會取得碳權這件事,其實都有一定的幫助。」
除了透過碳匯吸收二氧化碳,徵收碳費鼓勵企業減碳也是減碳政策之一,立委表示法規已有明定,碳費必須有部分回饋原住民族。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今年114年開始收碳費,明年115年會收到那筆錢,我們有明定必須要有原住民利益分享回饋的部分。」
全球都在熱議的永續議題在部落也能參與,實踐傳統文化知識與環境和諧共處,也能同時投入碳匯發展與碳權交易,獲得實質的經濟回饋。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