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持續升溫,社會大眾對於流感的威脅保持高度關注;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也說明,流行性感冒本身就有可能造成肺炎,隨著年齡增高、死亡率也跟著增高,若有其他的危險因子,又更容易得到肺炎或死亡。
新光感染科主任 黃建賢:「施打疫苗的確第一個就是降低感染的比率;那第二個就是它會降低我們得到流行性感冒之後發生重症的這個比率,那也會降低死亡率。」
醫師黃建賢也說明,施打疫苗之後死亡率可以下降4%,若在發病時有抗病毒藥物治療,也會降低肺炎及死亡比率;此外,台大醫師李秉穎也表示,流感篩檢準確度僅約50%–70%、可能出現偽陰性,導致延誤治療,所以臨床診斷高機率為流感時應立即用藥,目前抗病毒藥物選擇多元,治療黃金期為發病後48小時,越早使用越能有效降低體內病毒量,減少併發重症的風險,而預防性施打疫苗才能確實降低風險。
民眾 陳志豪:「那其實打完流感的疫苗的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非常有感的是有幾次我真的忘記戴口罩,然後接觸到有感冒的人,真的那個發病的狀況是非常低;然後再來是即便有被傳染感染感冒的話,其實都是輕微的感冒。」
醫師提醒,密切接觸者若能預防性使用新型流感特效藥物可將感染率降低86%、有效防止擴散,但由於新型流感特效藥物是處方藥,密切接觸者應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預防性投藥;隨著疫情在台灣處於爆發期,呼籲民眾提升警覺心,密切留意自身及家人症狀,只要出現疑似流感症狀應立即就醫,讓健康獲得保障。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