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人權委員會赴蘭嶼 居民要求遷出核廢貯存場

大綱

政府過去在蘭嶼雅美達悟族人不知情下,擅自利用島上土地,作為核廢料貯存場址,往後開啟蘭嶼人長達數十年的「驅逐惡靈」抗爭行動。儘管2016年政府願意面對歷史真相,並給予25億5千萬元經費,作為土地損失補償基金,但僅能動用孳息,運用在特定範疇內,遭族人詬病,是看得到卻吃不到。不過就在這個月初,監察院及國家人權委員會首次聯合來到蘭嶼視察,希望能為島嶼找出永續之路。

政府過去在蘭嶼雅美達悟族人不知情下,擅自利用島上土地,作為核廢料貯存場址,往後開啟蘭嶼人長達數十年的「驅逐惡靈」抗爭行動。儘管2016年政府願意面對歷史真相,並給予25億5千萬元經費,作為土地損失補償基金,但僅能動用孳息,運用在特定範疇內,遭族人詬病,是看得到卻吃不到。且關於族人最關切的遷廠議題,政府至今仍無具體時程。不過就在這個月初,監察院及國家人權委員會首次聯合來到蘭嶼視察,希望能為島嶼找出永續之路。

總統府資政Siyapen Nganaen (夏本.嘎那恩) 指出,「如果核廢料的輻射,一直持續在蘭嶼毒害達悟人,你們這些所有的建設,跟你們所花的政府的錢,一無用處」。

蘭嶼反核自救會召集人Shaman Fengayan (郭健平) 表示,「政府的不作為,才是今天決定了核廢料場,一直持續存放在,蘭嶼的一切原因」。

吹不散的核廢惡靈,在蘭嶼島上存放超過40年!許多達悟耆老從壯年開始抗爭,走到如今都已年邁蒼老。面對政府多次承諾的核廢料遷出蘭嶼”,這句口號擺盪在藍綠政權間輕如鴻毛,但壕溝下的十萬多桶核能廢料,卻重如泰山,數十年來,威脅著蘭嶼族人的生存權益。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使用原住民保留地損失補償基金會董事長黃碧妹指出,「你們(政府)給我們的一個承諾都沒有實現,讓我們很難過,不管是哪一個政黨執政,對我們來講,只要你把核廢料遷走,那是我們的願景」。

遷核廢政府屢跳票 陳菊:選放哪裡又掀新風波

核廢料遷出蘭嶼,已是國家既定政策,但許多族人聲嘶力竭,衝撞、陳抗,始終等不到政府兌現承諾。

為此,監察院長陳菊,「我們要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想解決的(核廢料)最終的處置地點,並不是沒有在處理中,也一直都在努力處理,但是一旦說要放在哪裡,就會引起另外一個風波」。

沒人想跟核廢料長久共存,但又為何要讓蘭嶼族人被迫承受?政府給不出答案,但願意從2016年起,正視歷史真相,才發現到民國63年到88年間,當局政府確實在達悟族人不知情下,擅自使用島上土地,貯存核能廢料,且當初是以罐頭工廠之名欺騙族人,但最終迎來的,卻是裝滿核廢料的黃色鐵桶。

針對核廢料貯存場,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當時核廢料遷來蘭嶼的時候,在地的族人朋友確實不知情,所以報告很重要的結論,政府應該提出補償,給我們的族人朋友,還給他們一個公道」。

補償經費居民批如畫大餅 看得到卻吃不到

除了提撥25億5千萬元補償經費,也將捐助成立基金會,由蘭嶼族人自主管理。但這筆龐大經費,並非直接發放,也不是想用就用,而是根據補償要點規範,動支孳息,運用在特定的14類項目中;至於重大特殊情事,需要動用到本金,則要專案報請行政院核准,才能使用。如此繁瑣程序,跟族人當初期待相距甚遠;理應要讓族人有感的補償方式,現在就像大餅畫在那,看得到卻吃不到。

朗島部落耆老謝加輝說,「你們把這樣的經費,補償的經費,像一塊豬肉那樣,我們一直觀望著要拿到,結果我們快死掉了,現在還沒看到」。

為此,黃碧妹表示,「大家就感覺是說,我們只看到大餅在那邊, 只能運用的就碎渣兒,就是它的孳息的部分,來維持基金的運作,無奈政府有行政部門的程序在,我們不得不依循這樣的法規,來使用這筆經費」。

補償要點地方盼立法 才能保障雅美族人權益

究竟未來實際運用上,是否窒礙難行?基金會仍在草創階段,還有待觀察。但如果深入探討,這筆回溯補償金的根本由來,學者提醒,它其實是追溯自1974年到1999年間,國家所積欠的土地租金。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博士林嘉男則指出,「所謂的追訴土地租金,就是在2000年以前,政府沒有付的租金,補付租金給蘭嶼達悟族,政府並不承認土地取得、或是施放核廢料是一種侵害,當它不是侵害的時候,能夠給你的都是福利,後續運用上必須要放在公共的福祉之上,而不是族人權益損害賠償之上」。

因此這是否又將淪為另一次的「福利殖民」,讓大社會集體忘卻,當年政府所做的侵害事實?這需要你我共同省思。但現任原轉會族群委員夏曼‧威廉斯認為,補償要點的法律位階,應當提高到立法層次,才能保障世代達悟族人權益。

原轉會族群委員 Syamen Womzas (夏曼‧威廉斯)表示,「核廢料對於蘭嶼的危害,不是只有我們這一個世代而已,當它遷出去之後,它所留下來的一些,對土地的輻射傷害,是一直持續下去的,所以我們為了保障,蘭嶼未來世代族人權益,就是要把這個法-補償條例草案,送進去並推動政府,要去面對核廢料遷移」。

觀光產業迅速發展 人潮爆棚衝擊地方生活

而在今年九月初,這場監察院與國家人權委員會,首次聯合前往蘭嶼視察的座談會中,族人不只再次表達核廢遷出的迫切需求,也看見近年來,在海島觀光大力推行下,蘭嶼迎來爆量遊客與垃圾,也延伸出交通、環境、醫療甚至文化存續等各樣困境。

監察委員范巽綠指出,「我們看到一些不同的地方是蘭嶼的年輕人回鄉以後,他們有新的想法,希望讓這裡更尊重傳統、更尊重自然,來到蘭嶼是一個深度學習體驗之旅,這個島是不是要思考我們對於觀光客的到來,要用什麼態度對待他們,而不是把漢人的一些觀點帶進來,這也要留給蘭嶼鄉親,世世代代共同討論」。

青年自決力量慢慢崛起,能否將蘭嶼現有危機變成轉機?這人之島上的現在進行式。至於懸宕超過四十年的核廢料貯存場,究竟該何去「核」從? 仍舊是台灣社會難解課題,也是攸關蘭嶼島上,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一步,更是台灣轉型正義下,至今缺席的一塊拼圖。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