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湯匙撈幾勺糯米小米放在假酸漿葉上,再放上醃好的豬肉,最外層用月桃葉包裹起來,並用棉線綑綁,這是台灣義築協會主辦的舊香蘭遺址走讀,帶領民眾走讀部落、體驗認識當地部落的傳統食物製作。
體驗民眾 蔡小姐:「很開心我第一次做,做起來好開心,超讚的,棒,我本來就滿愛吃這個。」
講師 paules lubiliyan:「我們希望就是透過這樣的體驗,可以讓他知道正確的使用食材,原住民的小米粽是非常有智慧的,不管是食物上,植物裡面或是種植或是肉的處理,都是需要經驗的累積,他們更對小米粽對cinavu更多的了解。」
集會所的木製籃球架,還有新香蘭文健站木製櫃子,都是台灣義築協會透過國產材構築可快速移動組裝的實用物件,也用這些材料在舊香蘭遺址附近,搭建史前考古遺址學習場域,除了作為國產材木構展示、木育與保安林教育之外,同時也可延伸作為舊香蘭史前考古遺址的文化走讀共學空間。
新香蘭文健站照服員 林青燕:「協助我們做那個置物櫃這樣子,然後其實做到現在老人家說覺得很不錯,因為會覺得很簡潔,而且一目瞭然看到長者的作品。」
台灣義築協會執行長 簡志明:「用國產材來做舊香蘭遺址,周圍的空間的地景的裝置的活化跟改造,另外一個就是,希望透過做起來的空間結合在地的,文化生活部落產業,來做在地的走讀。」
台灣義築協會表示,藉由國產材的使用,除了美化部落的環境空間,也透過這場走讀活動,來串連在地文化跟歷史。
責任編輯:吳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