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近年來也陸續通過相關保障多元性別者的法律,不過看似進步,但校園內的青少年同志,卻不一定能被友善對待。民團就指出性平教育若不落實,仍會有學生遭受到歧視、騷擾。
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成員 Yunaw (宋聖君):「在學校的部分其實不會談到那麼細,其實老師並沒有受過那整個性別光譜的訓練,那些東西其實也是淺談,如果老師沒有細教去認識那一塊,其他的學生其實還是會有滿多刻板印象,對性別氣質比較不同的學生。」
根據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調查,有超過4成的同志學生,頻繁或時常在學校裡聽到恐同言論;曾聽過教職員發表、針對性別氣質的負面言論,也高達7成左右。民團指出,提出性別騷擾申訴時,若遇到委員的性別敏感不足、或制度的不友善,容易造成學生二度傷害。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祕書長 彭治鏐:「其實青少年同志進去之後,最擔心的都是害怕出櫃,特別是如果他是未成年的話,可能擔心家人知道,這些敏感、稍微比較缺乏的時候,有時候反而會造成讓青少年同志朋友,進到這些制度之後反而遭到二度傷害。」
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祕書長 周雅淳:「他的調查過程就沒有逐字稿,那甚至錄音檔案就遺失了,在我申覆的時候,就已經要不到錄音檔,根據規定最長必須四個月之內完成調查,但是其實整個已經拖延到已經超過六個多月,那個時候我的孩子已經憂鬱到拒學的程度。」
對此,民團也指出,原鄉的社會聯絡網較緊密封閉,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恐怕是難上加難;因此也民團呼籲學校,提供適當的支持與關懷。
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成員 Yunaw (宋聖君):「注意到部落越來越多跨(性別)女,那跨什麼、他怎麼跨,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不一樣的分類。若不支持他,在現場在他同儕、在他生活圈、在學校的話,他以後也很難對自己的性別傾向,或者是對他的生理性別產生認同。」
對此,民團也提出4項建議,要求政府通盤性檢討:多元性別教育資源、改善制度有善程度,讓國內性平教育的實施、及校園友善程度,能夠跟上政策的腳步。
責任編輯:吳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