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合力搗米,把米搗成粉末;再用三到四種植物所熬煮湯汁淋上,搓揉成一顆顆的小圓球。金峰鄉嘉蘭村馬里弗勒部落,在收穫節前夕辦理傳統酒麴製作課程,可以讓族人在收穫節自己釀製小米酒,也讓這項技術繼續傳承。
學員 paules:「剛好有聽到說要做我們原住民的那個酒麴,我們就說很開心、說來這邊看看來學習,來做我們以前老人家在做那個pika(酒麴)這樣子。」
排灣族的傳統酒麴製作,通常是利用使用七里香、大風草、小黃菊等在地的植物來熬煮,大米或小米搗成粉末來搓揉、每一顆重量控制約22克,陰乾放置兩到三天自然發酵後也再讓太陽曝曬兩到三天,就可以完成並放置冷凍來保存,每一顆酒麴至少可釀製4斤米原料來製作小米酒。
酒麴製作講師 pia(馬清山):「我們現在就是做酒麴的那個酵母,我們就是從自然中裡面我們的周遭的環境裡面,把這個民族植物找出來之後來去培養它的菌種這樣子;然後做好之後就拿來釀酒,然後準備迎接月中的小米收穫祭。」
傳統酒麴的製作過程費時費力,為了方便釀酒,會去購買具有人工添加物的酵母來製作;但族人表示,釀製出來的味道和傳統的總是有落差,透過酒麴的製作課程,期望將過去祖先釀酒的味道重新再找回來。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