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太平洋島國作家齊聚交流 分享創作經歷

大綱

太平洋藝術節各個代表團歌舞文化展演吸引不少人、甚至是觀光客的目光;然而在主展場二樓有一間會議室,匯集各個太平洋島國地區的文學作家分享他們的創作經歷,這次台灣就有5位原住民作家參與,不過中文創作要如何與英、法甚至各南島族語交流?一起來聽文學作家們的分享。

飲用夏威夷傳統飲品Kava,展開太平洋藝術節文學交流序幕;在各太平洋島國地區強調與「海」的連接中,布農族文學作家 Salizan的詩《翻山越嶺至馬西桑》,以山的視角與大家分享。

文學作家 Salizan Takisvilainan:「在不同的太平洋國家裡面,他們也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像(夏威夷)最高的聖山,它其實有天文臺的議題;所以想要透過這樣子共同的經驗,去分享共同的經驗、共同的苦難。」

卑南族作家馬翊航以性別題材交流,在夏威夷、薩摩亞的性別文化中獲得創作能量,也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但對於文學,不同文學創作如何突破「語言」限制,馬翊航有不同感受。

文學作家 馬翊航:「有一些東西(作品)它不完全只透過英語來表達,有一些是他的文學表達形式,例如說像有一場在談太平洋國家之間的女性的敘事能力連結,它的開場就是有一位女詩人就從講座的後面來,用詩歌的朗讀走到前面;那因為這個講座它完全討論的是語言的能量跟表達的能量,所以我就覺得這樣的做法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不再受限於文本探討,而是透過儀式、甚至口述方式,傳達「文學」的力量;在傳統社會沒有文字的太平洋各島國地區,口述也成為彼此連結的重要方式。

文學作家 Salizan Takisvilainan:「可是口述的議題可能要透過文字去保存,然後去產生更多的力量在裡面,所以我覺得口述跟文字在這個文學論壇裡面它沒有去失去平衡,反而是更著重口述這個部分,而且其實我們很多的文字書寫裡面還有口述的內涵在裡面。」

而馬翊航也建議,文學交流未來能納入更多元的形式呈現,例如口述傳承或詩歌吟誦等方式,讓傳統的文學內涵也能雋永流傳,發揮非凡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