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學者 呂炳川:「我十二年前開始研究我們台灣土著,就是台灣山胞的音樂,一共錄了一千多個曲子、一百多卷錄音帶。」
訪問中,敘述早年踏入部落田調的結果。由赴日求學的台灣在地民族音樂學者呂炳川,在1966到1972年間,走訪台灣原民部落,採集當地歌謠、田調後所轉寫的博士論文「台灣高砂族の音樂—比較音樂學的考察」,翻譯著作,在傳藝中心、台灣音樂館以及眾學者的努力下,9日正式問世。
主編 明立國:「包括研究方法、包括錄音資料蒐集本身,他(呂炳川)都有一些很紮實的資料給建立起來;那時期比較音樂學的一些學術理論跟方法,他也鋪陳得很好,處理知識的一種態度跟觀點;那這個部分,對於整個台灣關於原住民研究的學術建基來講,我覺得這個基礎非常非常地重要。」
屏東大學音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周明傑:「很多的資料,都是散亂在各個圖書館或很多的場館,所以今天(9)這樣子的發表會,我們就覺得更重要是它把聲音、文字、曲譜,還有跟音樂有關的文化都集中在一起,所以我覺得這個對於我們自己原住民的後代或者是學生,這份資料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將近60年前,呂炳川組成團隊,背負沉重且昂貴的錄音設備深入部落,甚至不惜變賣房產、欠下巨額債務,一心只想採集完整的原住民族音樂。而這本譯作也將呂炳川採集平埔族等11個族群的歌謠、當時族人使用的樂器,以及音樂學的分析都放進書中。
呂炳川之子 呂志宏:「父親投入了一生心血,在這期間遇到了很多辛勞,也投入了很多心力,更是難以一句話說得清楚,加上當時國內特殊環境、音樂環境,因而父親常常自覺,沒有受到國內的重視;今天(9)終於有了博士論文的中譯本,衷心希望學術界能藉由這本著作,重新了解到先父在台灣原住民音樂研究史上的地位。」
主編 明立國:「他(呂炳川)在博士論文之前,其實他做了一部分(研究),在之後的這一段時間,他做了更多的研究,那些資料怎麼再跟博士論文,當初的研究再做呼應、再做整理,我覺得可能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的研究。」
台灣音樂館主任 賴世哲:「我們行政院有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那我們台灣音樂館有負責一個重建台灣音樂史,這樣的一個重要的專案計畫,所以我們也持續地在爭取相關的經費,透過這樣的經費來跟各界,包含學界、實務界來做合作,那希望能夠逐步地來完成,這些重要的歷史工作。」
台灣音樂館表示,近期會先將呂炳川留在南華大學的文物保存起來,也期許相關族群音樂的保存、典藏工作不間斷,讓世人可共同追憶與傳承。
責任編輯:温學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