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大學學測,為期3天的考試,在22日正式落幕,其中在國文寫作測驗第1題中寫道,人們習慣以「標籤」,將複雜的事情簡化、分類再附上記號,同時也會用在人身上,並請學生說明標籤在人身上的正面與負面作用,同時分享貼標籤或被貼標籤的例子,對此,原民考生表示題目不難。
大學學測考生 Pathagaw:「我覺得(題目難易度)還可以,我們原住民不是都會被貼標籤?就是說什麼很會運動、很會唱歌。」
大學學測考生 高同學:「(難易度)一般般,我原本是會想舉例,可是又怕講太多,後來就是寫個大概。」
學者也表示,題目看起來非常簡單、很好發揮,但同時也考驗了108課綱的轉型是否讓當代學子有更多豐富的批判以及哲學思辨等能力。
義守大學原資中心主任 Valagas Gadeljeman(胡哲豪):「近年來很多在校園裡面都在推動族群主流化的政策、校園的一個文化的多樣性,甚至很多的課綱都很強調在地知識的一個重要性,那這個世代課綱轉型的年輕人所具備的這些養分跟思維能不能發揮在這個題目中,呈現出來他們真實的觀點?這是我滿期待的。」
聯合大學原民學士學位學程專班導師 Marang Saway(張鴻邦):「我也擔心學生是不是太善於或太簡化地去使用刻板印象的這種事情,會不會自己也落入一種把自己也是非常快速的簡化的分類?(但)就以考試的策略來講的話,的確我們原住民學生善用族群的刻板印象這件事情,讓閱卷老師意識到這件事情,我覺得這也是滿具有功能性跟積極性的表達方式。」
除了「標籤」議題之外,寫作測驗另一題則是以樹木的縫隙舉例,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並以「縫隙的聯想」為題,期盼從寫作測驗試題中,讓學生更能從生活經驗的觀察與累積,轉化、提升成自我論述的能力。
責任編輯:蕭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