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流利地回應著族語老師的問題,原民會6日舉辦「原住民族語言師資拔尖計畫」工作坊,邀請5所原民族語師資培育重點大學的5組傳習師與學員,分享1對1師徒制族語的傳習方法,對學習員來說,師徒制的族語學方式很有意義、很實際。
屏大北排灣族語學習員 tjavaray.taljiyarang(柯妍妃):「想要藉著可以參加這個計畫,然後訓練自己的族語能力,再來學完之後回家就可以馬上立即地跟VUVU講話,他也很開心。我有加修教育學程,未來可以進入到原住民地區的小學進行教學,參加這個計畫的話,它可以幫助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更好地使用族語。」
清大太魯閣族語學習員 馬李育瑄:「我有自己學族語,然後通過中級(認證),滿大的困境就是,很多時候在遇到可能語法不會的時候或者是單字很難背或者是發音錯誤的時候,其實這些都是沒有辦法可以修正,跟老師一起學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我們的教學方式會更多元、更生活化。」
翻開族語師資拔尖計畫條件,學生必須修習教育學程,在學期中,每個月學習族語的時數不能低於24小時;寒、暑假期間每年最少要上2個月的課、每周必須上5天課;而參與學生必須在2年內取得更高一階的族語認證,傳習師、學習員也必須接受校內考核。然而針對密集的族語學習課程,原民會也分別給予傳習師以及學習員薪資津貼,學期中以鐘點費支應;而寒、暑假期間,學習員可以不用到外面打工,上族語課,就能有3萬元的薪資。目前已有53組師徒共106人投入族語師資拔尖計畫。
屏大北排灣族語傳習師 peresang.palivuljung(林秀妹):「因為它課程是很密集的嘛,一周就是有6節課,他學得這個東西,他一定要回家去跟他的VUVU、跟他的家裡人一定要有對話,周間因為有老人文化健康站,周末他就要去參與(相關活動)。」
清大太魯閣族語傳習師 Abi Ciru(蔡昀絜):「像語言學習中心的一些課程都是對很多的學生,那這一次的話是我第一次這樣一對一,平時我就很喜歡去露營,其實露營我們也是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學習,那更好,那些環境都是我們的(教學)素材,怎麼點火、起火?怎麼在野外求生?」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我們現在急著要培育第三代的族語老師,非常地不容易,因為大家是在你的父母、你的家庭已經不講族語的情況之下,要很努力地學族語,經過歷史正義、轉型正義之後,現在我們用國家的資源、用拔尖計畫來搶救我們的語言。」
參考國家培育奧運選手計畫方式,原民會期盼,未來四年能培育出200名青年族語教師,接手年長、退休的族語老師,成為第三代的族語老師,讓族語的傳承,落實在正式教育的體制內。
責任編輯:蕭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