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著傳統歌謠,金峰鄉嘉蘭村的魯凱族人一起走上台前,他們要用歌聲祝福首本描繪父執輩在民國50年代,離開屏東霧台遷居到臺東金峰,採藤求生存的繪本;就算只不過是一甲子前的事,但年輕一輩早已不知。
學童 呂羿學:「聽過一點點而已沒有很多,但是這本書就是有講到很多我沒有聽過的故事,然後覺得很稀奇。」
繪本發行人 陳叁祥:「民國40幾年到50年的時候,有那個採藤、藤子黃藤在我們這個山區,爸爸就也跟著來了;他認為說這個地方不但可以讓孩子好好的繼續升學、也有賺錢的機會。」
為了讓繪本更貼近史實,出版團隊花了4年籌備訪談耆老、探訪原鄉,撰稿繪圖求證、翻譯錄音,由於缺乏經費,工作人員幾乎是以志工的方式來籌備;而遷徙到東邊的魯凱族人,跟排灣族、客家人、河洛人來往密切,因此繪本內文除了以魯凱、排灣語呈現,也附錄著客語、河洛語及華語的文字及錄音,要讓更多族群認識東邊西魯凱的故事。
繪本繪圖 莊詠婷:「我覺得是很多東西必須要一再確認吧,就是你把它畫出來之後,很多服飾上或是地景上或是建築物上細節都還要再跟老人家確認。」
繪本發行人 陳叁祥:「延續了五、六代,在這邊也快60年了,可就是要靠我們這個第二代、第三代來把這個我們的那個父母親,第一代的父母親的故事、他們的經歷告訴大家。」
由於東移的西魯凱族人人數較少,生活周遭又多是排灣族人,相互通婚融合下,能說魯凱族語的人越來越少;出版團隊也盼望透過繪本,讓年輕學子認識自身族群的母體文化跟故事。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