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找回遺失圖紋! 大武壠族舉辦傳統刺繡特展

大綱

由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和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合力策劃的「手心紋.回家路–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今日(3)盛大登場;族人特地遠從高雄北上參加展覽開幕,見證大武壠族傳統刺繡復振的豐碩成果,分享找回遺失文化的喜悅。

說到織布、刺繡,往往會想到泰雅族或排灣族的手工藝,不過也有一群來自高雄的大武壠族因為一本「針線下的繽紛–大武壠平埔衣飾與刺繡藏品圖錄」的書,找回了遺失已久的圖紋,開啟了繡女們的刺繡之旅。

繡女 葉秀霞:「當我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們真的很興奮,我們不知道我們小林大武壠這邊還有這麼漂亮的圖騰還存在;慢慢地很多人開始在繡這些圖紋、製作我們的族服,慢慢地一直在找回來。」

繡女 劉冠慧:「我覺得這是一個傳承,我覺得我不想要讓這麼漂亮的傳統服裝跟圖紋,不應該只是到小孩的時候沒有繼續傳承下去。」

眼神中透露出對家人的愛、一針一線,繡的都是找回文化的喜悅;然而許多傳統文化出現斷層,只能在文獻裡發現,而當代原民該如何保存文化知識,關鍵傳統技藝的延續性。

小林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Bukin(徐銘駿):「其實這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個把早期的刺繡文化,然後把它留在當代、讓它(刺繡)活在當代,讓我們可以去使用它;它算是延續性的,即便是我們很多計畫結束了之後,其實部落裡面還是有很多人把這個視為是生活上的工作,然後做了很多生活上刺繡的運用。」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長 林開世:「從過去人身上留給我們,我們在手上好好地保存,我們有這個使命要將它傳給下一代,這些東西(文物)將變成是一個活的東西,能夠跟部落跟族人產生關係,在這過程當中能夠促成族人們的文化復振。」

找到遺失的刺繡之美,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合力策畫「手心紋.回家路–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向社會娓娓道來傳統大武壠族的繡紋之美,以及族人文化復振的豐盛成果。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