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黃藤製作生活用具,從採藤、剖藤、削藤、編簍等,擔任指導的部落族人一一解說、示範。
為了讓來自全國的國高中職美感種子教師近身於東部山海、啟發美感議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及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特別主辦規劃,在卓溪鄉石平部落安排體驗布農黃藤採集及編簍實作課程。
美感之間教師培訓工作坊領隊 林靖修:「我們期待他們第一個來體驗布農族的文化,不管是藤編或者是布農族的一些文化還有生活智慧,能夠帶回他們的教學現場;然後透過這個教學分享給全台灣的學生。」
學員 王先生:「這個課程是我以前都沒有接觸過,然後覺得它應該滿特別的;尤其裡面有蘊含一些原住民的文化在裡面,所以就來參加。」
布農族人所使用的palangan haipi扁型揹籃及裝載收成玉米、地瓜、小米等農作物的palangang揹負籃,篩小米、穀物用的tukban(篩子)等,使用的材料都是黃藤。
石平部落居民 林國銘:「一般我們在做這個狩獵用篩子、揹簍,我們的藤具都是由男生來製作、女生做編織的部分;所以透過這個藤具的編織,讓我們布農族男人都要學到一技之長,你會了,當然生活上就更方便。」
教育部自108年辦理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以「美感即生活」為核心理念,強調美感要落實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生活環境成為學習媒介;從在地文化、自然生態中汲取養分,並應用在日常,在推廣美感教育的過程中帶給教師不同的設計思考模式,來增進教師的美感知能。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