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族人重新凝聚與文化再生 巴宰族年祭重啟

大綱

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今日(8)在三義鄉鯉魚國小舉辦「巴宰之聲.新年再響」文化展演,這是108年後首次重啟的過新年儀式,象徵族人重新凝聚與文化再生的契機,也反映疫情與長輩辭世後族群文化的延續意志。

位在苗栗三義鄉鯉魚潭的巴宰族年祭,108年起遇到疫情就暫停舉辦,好不容易疫情過了,熟知祭典文化的兩位耆老:潘大州以及潘大和又相繼過世,導致祭典連續中斷六年沒有辦理,一度讓文化傳承遭遇危機;不過今年在族人共同的努力下,重新復辦了巴宰族過新年祭典活動。

祭典策劃執行人 郭孔齡:「主要是疫情的關係然後我們就沒有辦,因為我阿公是潘大州、然後去年就是突然過世這樣子;然後我跟我一個弟弟其實之前都有在幫他處理一些比較雜務的事情,然後我們覺得這樣斷掉真的滿可惜的,然後我就跟我弟說我們要把它接下來做。」

耆老潘大和家屬 潘紀揚:「那這些耆老因為年長或過世、這幾年相繼過世,所以我們確實是很有一個斷層的危機;年輕人透過這樣的祭典,能更加對家族語言文化有一個認同感,也希望他因為這樣的祭典常常回家鄉。」

受到時代洪流的影響,目前較活躍的巴宰族群僅剩苗栗三義鯉魚潭巴宰族、以及南投埔里愛蘭巴宰族;今年能夠克服萬難再度把祭典文化恢復,不僅讓文化斷層危機得以解除,也讓兩邊巴宰族人再次凝聚。

南投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理事長 潘英寬:「我們從1823年之後,我們從豐原大社這樣各自我們跑到埔里的烏牛欄、內社跑到鯉魚潭來,我們分開了已經很久了;那我們一定要來,因為我們都是巴宰族的,我們要一起激勵,尤其在這個正名的路上、文化復振母語復振,我們一定要互相激勵。」

在這次祭典活動中,除了傳統的走鏢牽田活動,也展現巴宰族人族語的復振成果,不論是祭文還是傳統歌謠都以巴宰語呈現;另外文物館也展示傳統文物及歷史資料,要讓巴宰族文化持續傳承。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