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洪水夾雜大量的砂石,沖刷馬太鞍溪橋,不到多久時間橋體應聲斷裂,9月23日堰塞湖溢流後16天,交通部宣布將在10號溪床便道通車,改善民眾繞路的困擾,縮短南北通行時間。
交通部長 陳世凱:「5公噸以下的車輛以及救災的車輛,就會讓所有的民眾可以透過便道、透過台9線,可以進來到光復。」
但有民眾對於疏濬未完成就通車的措施感到疑慮。
光復鄉居民 陳先生:「不要那麼快通車,要疏浚最重要,你看那個橋墩已經淹泥巴6米上來,他要先降下來6米才對,不用急、你越急大水一來就兩邊沖了。」
對此公路局回應,由於馬太鞍溪集水分區非常大,海拔落差超過1千公尺,因此白天或夜間的水位不同;但是會以雷達偵測搭配派員監控的方式保障行車安全。
交通部公路局東區分局長 林文雄:「用所謂的氣象局的雨量站,其實不容易偵測到水量,所以雨量的部分是沒辦法偵測到,但是我們會用雷達回波強度的方式來做偵測,也就是說用這個比照類似蘇花公路、崇德路段的做法。」
交通部長 陳世凱:「馬太鞍溪橋被沖毀之後,確實造成交通上面的不便,所以很多的鏟子超人跟救災團隊都是透過台鐵來做進出,但是車輛的運輸也相當重要,很感謝工程單位大家日夜趕工,用兩個多禮拜的時間就要完成通車,也就是明天10月10號的下午3點。」
10號通車之後,南北兩側的堤頂都會派駐人員負責監看警戒,如有大雨導致水位上升時,就會立即啟動應變機制,強制便道只出不進,為了穩定交通,目前也在評估鋼便橋同時施作的方案,讓花蓮中區交通不阻斷,預計明年春節完工。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