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國際口簧琴交流會 各國觀摩保存文化做法

大綱

難得來自各國的原住民族音樂家,共同踏上台灣這塊土地,當中我們也看見了有不少是耆老帶著青年一起來台參與,深入了解後也發現到,在這場國際交流分享的背後,其實他們也是想深入了解,借鏡當前台灣在傳統文化保存上的做法,因為在全球化社會的快速前進,在持續傳承傳統文化這條路上,大家都面臨著嚴峻考驗。

由苗栗縣政府推動成立的苗栗縣原住民族及多元族群文化藝術舞蹈團,成員來自泰雅、賽夏、客家及新住民等,在國際原住民音樂家前,共同演繹泰雅傳統樂舞。

國際口簧琴之夜音樂交流會當天,正好是教師節連假,參與民眾除了周邊部落族人,也有不少遊客,一同前來觀賞。

來自峇里島中部的原住民族人,帶來當地傳統演出,結合人聲、傳統器樂與舞蹈。

印尼峇里島傳統樂器工藝家 I Nyoman Suwida:「在八零年代左右,會用這個傳統樂器的人越來越少,但在我們的村,持續到現在都還有在使用與傳承,只是在2000年時,我們有發生爆炸案,導致外國遊客降低,之前我們會向遊客表演傳統樂器,只是現在遊客變少,演出機會也越來越少,所以我也擔心下一代的人,越來越不會利用這個樂器。」

峇里島的經驗,觀光旅遊帶來人潮生計,同時也牽動著在地傳統文化的延續,他們仍在努力將危機化為轉機,找尋新出路。

馬來西亞沙巴傳統樂器工藝家 Yutam bin Miki:「我們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工作之後,可以放鬆身體與壓力,是我們生活中的娛樂。」

不論是在台灣或是在沙巴,早期口簧琴都是很重要的訊息傳遞、也在祭典上使用,但到了當代,更可以是忙碌生活後,釋放情緒與壓力的娛樂。

馬來西亞沙巴原住民青年 Razif bin Somuil:「這個計劃很激勵我、啟發我,因為在我們的家鄉沙巴,我們也有在做文化傳承跟教學,來到這裡看到新的世代,覺得非常高興跟感動,可以來到台灣分享。」

Razif作為沙巴當地原住民傳統領袖的後代,他坦言,目前馬來西亞並沒有像台灣,有一套完整民族學校的教育系統推展,目前僅透過在地協會方式來推動保存,在這趟台灣之行中,他們也前往台中博屋瑪小學交流,更深入了解民族教育系統,結合共同的力量,族群意識的深耕,跨越國界。

責任編輯:Nxy

關鍵字: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