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著吉他,鄒族創作歌手Naa’u用歌聲,與臺下學生分享自己的族語創作,而學生們也拿起手機認真記錄,這天是東華大學卡拉鄒農學生會暑期活動「部落有教室」的第四天課程。
卡拉鄒農學生會長 Ku’atx ‘e ucna(溫秋雲):「每年暑假的時候,都會安排一個禮拜的課程,然後就是會到(各)族群的部落裡面,然後去做一個田調學習。」
今年東華學生選定阿里山山美部落作為他們的學習地點,在五天四夜的活動中,深度與部落各領域人士學習鄒族文化語言,並安排社區服務,讓他們了解付出和反饋部落的重要;不過雖然學生會以鄒族、布農族、卡那卡那富族以及拉阿魯哇族四族學生為主體,但富含意義的活動也吸引其他族群同學報名參加。
東華大學學生 Antedr Tatiyam(南子翔):「不管是風景、文化,就是很多人情世故,完全是在台東體驗不到的,來這邊也算是增進自己,算是一個文化格局。」
東華大學學生 葉郁均:「他們是親身經歷然後跟我們做分享,然後在學校的話,會是就是有點制式化。」
山美部落教室負責人 Moʼo Eʼucna(溫英傑):「他們到部落,他們可以更深刻地體驗到部落的樣貌,不是很浪漫的,而是很真實的一個生活的樣貌給他呈現,然後將來也許他們會回到部落,他們也會知道我不是用一個非常浪漫的心情來回到部落,而是非常認真、非常扎實的要到部落來生活。」
走出校園、進到部落,學生們學習的對象不再是老師,而是部落族人,他們也迫不及待回到校園,與同學們分享在部落的學習看見。
責任編輯:黃金倪